行远书评:土匪中的义匪,看《喋血潇湘》(2/2)
不难想象,在当时,大部分的老百姓的思想一定是和谢鸿儒是一致的,饱受封建思想欺凌的穷苦百姓没有文化也没有一定的信息来源,思想仍然是传统和腐朽的。这些新事物的传播还是得靠张家父女这样的“革命先驱”来完成,诚如谢印朝这样的英雄豪杰也难摆脱几千年来思想的束缚。不过有张咏莲这样的女中豪杰无声息的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主人公谢鸿儒,我不妨来做一个大胆的猜测,谢鸿儒迟早得走上“红色革命”的道路。至于猜测能否被印证,且看后文。
当时的政治背景也是相当的复杂,其中间杂着两党之间的各种小九九,对于抗日的态度国民党在开始肯定是不会积极的。之前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民党和**为了共御外敌,达成的合作没有经过磨合,**一定必不可少。加上国民党军队中的“党派”分化,我们知道,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大致分为三个派系:第一派:国民党左派;第二派:地方派系:如川军、湘军等等;第三派:蒋介石一系(简称**军)。三大派系,彼此掣肘,形成了大量的不必要的牺牲。在这样的情况下,谢鸿儒这样一个完全一片空白的“菜鸟”要抗日,面对的形势不是一般的复杂。在这里我们也只能祈祷他不会成为内部斗争的牺牲品,而是放其发挥,上阵杀敌,为国争光。
那么,读到这里,前面第一章已经过半,后面的剧情该向何方发展?作者在第一章中第十三节“祭出”薛岳“神将”的“天炉”战法,虽然次战法是“足以法天地之幽邃,穷宇宙之奥秘,为鬼神所惊泣,人事所难测”的利器,但打仗终究少不了流血牺牲。宏大的场面和剧情一步步揭开,主人公是否能够应付自如,这帮“义匪”又如何能将《喋血潇湘》演绎的淋漓尽致?好书需要分享,好书更需要读者的大量评判和表扬,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去铁血书库和评论这部优秀的作品!
行远
201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