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小说网
繁体版

第 一 回 继香火收养义子 襁褓中命悬一线/1(1/5)

内容提要

游侠唐哼囔,救过**,蒲富两县人,美名口碑扬。

这首诗说的是人称渭北原上赫赫有名的游侠,著名剑士唐哼囔解救****的故事。

唐哼囔(1908。12。22——1995。3。29),蒲城大孔寨人。名玉珊,字喜成,生得浓眉大眼,人高体大,标准的马蜂腰。镶金牙,架墨镜,脸色乌黑,自小鼻腔有问题,因为说起话来鼻音比较重,说话咬字不清楚,听起来哼里哼囔的,很多时候要看口型才知道说什么,人们叫他“唐哼囔”。他有着秦人硬汉的生嶒冷倔性格,硬得像铁。他一生豪爽仗义,有胆有识,走南闯北,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除暴安良,抑强扶弱。在那民国乱世,匪乱如麻,官府的管理能力有限,乡村土匪横行,日常治安只能靠民众自行组织的商团民团来护卫。不过土匪中也有藏龙卧虎的人,也有很多英雄早年都是混迹于土匪刀客之中,唐哼囔就是这样的人,但在老百姓心目中就是英雄,关于唐哼囔的传说,他枪法百发百中,传说可以飞檐走壁,从高处跳下来,你在边上一点都听不到声响,可以说的上是当年的武林高手。

他曾经利用“蒲城——白水——洛川“的地下秘密通道,来往于三秦大地,为陕北送紧缺物资,护送过往人员,使通道安全畅通。他既有结识蒲城著名**人许尚志的“豪气”,又有勇敢掩护游击队长王玉成的“胆量”,也有亲手打死了当地的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的恶霸震川狼的“壮举”,还有解救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传说”,以及新社会还拥有两房夫人的“殊荣”,更有刀客游侠的“赞誉”。

解放后,一九五一年,在镇反运动的时候,按理说唐哼囔属于镇反对象,但是为什么没有枪毙呢?流传最多的是执行枪决的最后时刻,唐哼囔拿出来被救的首长的照片,才避免了处于极刑的处罚,留下了一条命。提起唐哼囔,在老家那就妇孺皆知了,都知道是出名的大土匪,在家是个大孝子。

他的长子唐文锁根据他的经历,编写了一段秦腔戏文,概括了他的一生。

我祖母抚养儿艰难伤痛,省着吃节着穿望子成龙。

母子俩担惊慌相依为命,吃尽了人间苦受尽欺凌。

娘疼儿子孝母乡邻传颂,为后世留下了孝义家风。

那时节国不宁民不聊生,一方匪一方兵祸害百姓。

我的父实无奈压邪扶正,除恶人保良善地方安宁。

赴酒宴入虎穴智脱险境,舍性命救党人有智有勇。

虽不及著青史干秋名重,乱世间行春秋游快半生。

他的这些事迹在蒲城和富平民间广为流传。本书将唐哼囔在民间这些传奇故事,搜集作以整理,以飨读者。

第一回继香火收养义子襁褓中命悬一线

话说清光绪末年冬日的一个晌午,天空布满了乌云,随着西北风微微地吹起,空中慢慢地舞起了雪花点儿,那些点儿一会儿落下,一会儿又飞升,悬在空中,久久不能落下。

雪花中一位年轻的女人怀抱着一片席子,席子里边裹着一个不满百天的孩子,跟在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身后。二人来到了大孔城南边抛弃废物的沟里,脚步跷过不时遇到的凌乱的幼儿的碎骨,走到沟深处,老者停了脚步,对年轻的女人说:“十一家的,放在这里吧!”年轻女人似乎没有听见,没有出声,只见她环顾了一下四周,眼前不远处几个席片子上边旁边各摆着一具婴儿的颅骨,她的双手抱得更紧了,脑海里萦绕着一个幻觉,我的孩子也会成为这样吗?

她舍不得放下了怀中的席片,搂得更紧了,泪花涌满了眼眶,只见她用右手慢慢地揭去盖在孩子脸上的小褥子一个角,想最后望一眼孩子。看着孩子嫩嫩的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