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回 继香火收养义子 襁褓中命悬一线/1(2/5)
这个怀抱孩子的哭泣的女人,是唐陈氏,怀里抱的孩子,是唐陈氏抱养来的儿子。
这个孩子抱回来一百多天,忽然生了一种奇怪的病,一连三天,不吃不喝,没有了动静,心烦如麻的唐陈氏叫来一位年纪较大的族人,观察孩子的气息,询问着办法。老人把孩子额头摸了一摸,小手攥在自己手里一会儿,脸上浮现出了痛苦的表情,喃喃地对唐陈氏说:“没指望了。”然后就用小褥子包了,在褥子外边又用一片席子裹了,抱在怀里,准备去城外死娃沟里扔掉。唐陈氏似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她舍不得这个幼小的生命,从老人怀里要过了孩子,自己抱着,跟着老人向沟里走去,想最后送一程这个幼小的生命。到了那里,唐陈氏把孩子抱在怀里,怎么也舍不得丢下,就揭开小被子要看最后一眼,在悲痛的哭泣中,眼泪不由自主地噗噗地滴在了孩子的脸上,不知是惜惶的泪水感动了苍天,还是这个幼小的生命不该离去,孩子脸上微微动了一下。
微风还在吹拂,雪花还在飞舞。
唐陈氏饱含泪花的双眼捕捉到了这微微的一动,抬起满脸泪水的头,望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老者,发出微弱的声音说:“大叔,孩子动了一下,没有毕,还有一丝气。”
老人听了,急忙蹲了下来,看了一眼孩子说:“真的动了吗?”
“真的动了。”女人自信地回答说。
老人听了果断地说:“那往回抱,找郎中。”唐陈氏听了,泪水停止了,撕去了包裹在孩子小褥子外边的席片,抱着孩子,与老人趋步向回走去。
唐陈氏把孩子抱到街头一名郎中家里,把情况向郎中说了,郎中揭开褥子看了一下,孩子太小,无法把脉,用手轻轻摸了一下耳朵,没有硬的感觉,于是对唐陈氏说:“先配几样中药试一下。”唐陈氏点了点头,郎中配了四味药,在药厨用手捏了几捏,放在盛有水的药壶里,在炉子上连忙煎着。
站在旁边的老人向唐陈氏与郎中招呼一声,告辞回去了。
郎中药煎好了,配置成药水,拿来一张麻纸,折成一个小三角,用剪子剪去三角尖,留了针眼大一个小孔,小孔对着孩子微闭的嘴唇,另一只手用一个小药勺舀了点药水,在麻纸三角小孔滴了一点,渗进孩子口里,又一滴一滴往孩子嘴辰缝里里滴去,药水溜下去了,孩子得救了。又抓了几副药,叮咛了煎法,喂法。唐陈氏听了,抱着孩子回家照做了。
十几天以后,孩子奇迹般地好了。
唐陈氏认为孩子命不该绝,是菩萨的保佑,于是,就抱着孩子到五龙宫里叩拜菩萨,五龙宫,原名叫祖师宫,因供奉玄天上帝,无量祖师而得名。她跪在菩萨神像前,烧香叩拜,祈祷菩萨保佑孩子健康成长,主持看到她悲伤的样子,就来到她跟前,看了孩子一眼,用手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双手合十,口中念叨“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他告诉唐陈氏说:“此儿合该有此劫难,此后还会有一灾,过后则无妨。”又问了孩子名字,唐陈氏说了,族名玉珊,字喜来。主持听了,沉思一会儿道:“给改个别名吧。”
唐陈氏悯诚地点了一下头,算是答应了。
主持说:“把来字变为成字,就叫喜成吧。”唐陈氏同意了。
主持又说:“此儿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是行孝之人,将来儿女众多,福寿双全。”
唐陈氏听了,紧绷着的面容舒展了,拜谢主持后回家了。
回来以后,她天天做模糊饭,一口饭一口水,一把屎一把尿,提心吊胆的抚养着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