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小说网
繁体版

第二回 看戏文从小立志 油灯下聆听教诲(3/4)

短褂的年轻人在碑子前,肃穆站立,眼看碑文。他们好奇地走到那人跟前,一看原来是邻村长期在外的唐先生,这次专门回来祭祖的,人们称他大识字家。

春郎问唐先生:“唐先生,这是谁家的?修得这么气派。”

唐先生说:“这是唐家的,叫贞节碑,是纪念一位唐氏兴家先祖田氏的。”

哼囔说:“先生能给我们说一下这个先祖的事情吗?”

唐先生点了一下头,他指着碑室之内正面镶嵌着“圣旨”二字说:“这是皇帝批的,是皇帝对田氏的褒奖,这是一种特殊的荣誉。”这是皇帝命令提督陕西学院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加三级姓樊的大官为唐彦兴之妻田孺人额赐的节孝碑。伙伴们仰着头听着,接着向小伙伴们说起了贞节碑的来历。

清朝咸丰年间,十来户唐姓住在这里。有一户人家,起了个名字叫彦兴,与妻子田氏守着先人留下的五十亩地,勤俭过日子。婚后几年,连生三子,彦兴常年在田间劳作田亩,他深知“人勤地不懒”的治家道理,向土地要吃的、穿的。冬九农闲时间,赶着一辆单套车,起三更,睡半夜,拉运煤炭,挣些银钱,补贴家用。田氏在家抚育儿女,处理家务,昼夜耕织,辛勤劳作,日子虽不富裕,也勉强能维持生计。

他的西邻居却是个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屋舍豪华,地亩数顷,骡马成群。但是几个子弟及下人却待人傲慢,对人有点横蛮,在人前狐假虎威,背地里常做些不太仁义的事情。

有一年冬天夜里,彦兴赶车回家停车时一时疏忽,车尾后辕越过界墙一尺有余。第二天清晨,牵牲口准备套车,发现车尾被人锯掉了,当时气得三魂生烟,七魄冒火,知道是邻居所为,就闯入邻家里论理,问邻居:“为什么锯掉我的车尾巴。”

邻居说:“我锯的是我家门上的。”言下之意,你车尾越过墙界,我就该锯。你一言,我一语,吵来吵去没有结果。由于人家人多势众,自己势力单薄,打又打不过,骂又不顶用。一来二去,年轻轻的,竟然气愤不过,怄气在心,不几年,带着无法诉说的怨恨过早地离开人世。

听到这儿,哼囔的小手攥成了拳头,脸上显示出不平的表情。唐先生看见了又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啊。”唐先生又继续讲下去。

家里突然没有了顶梁柱子,田氏一个女人家带着几个孩子,日子不好过,一天不如一天。族里有人乘人之危密谋卖掉田氏,撵走小儿,吞掉田产庄子。田氏闻言,欲哭无泪,实在无法可想,想一死了之,但是丢不下几个年幼的孩子,万分无奈,只有走回娘家一条路了。

她拿定主意,卖掉耕牛田地,锁好大门,告别了左邻右舍。可怜天下父母心,娘家父母收留了苦命的女儿。田氏暗下决心,一定要抚子**,振兴家业,以慰亡夫在天之灵。她深知处人篱下的苦衷,时时处处操心劳力,决不让父母为难。做好娘家农活,家里人员穿戴,还抽空为别人家织布纺线洗浆衣服,挣点零钱补贴家用,几个儿子也很争气,**以后,给人扛长工,打短工,一年四季,劳作不停。经过几年打拼,兄弟几个,重操父业,拴了一辆大车,拉运起了货物,搞起了长途贩运,生意越做越大,到同治年间,积蓄了可观的钱财。

讲到这里唐先生又说:“这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做人要有志气,不能被艰难困苦吓倒,面对困难,要有勇气,迎难而上,百折不饶,才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闯出一片天地来。”看着几个少年专心致志的听讲,唐先生又继续说。

田氏母子决定返回老家。光绪年间,三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村民外逃,十室九空,西邻家由于为富不仁,已经家道中落,后继乏人,于是就贱卖家业。田氏母子没有放弃这种机会,将西邻家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