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小说网
繁体版

第 一 回 继香火收养义子 襁褓中命悬一线/1(4/5)

陈氏为人端正,谨守妇道,以古代贞妇烈女励志,知夜猫子叫是族人所为。为了守住唐十一的这份家业,延续唐十一家香火,决定收养一个儿子顶门立户,以断族人妄想企图,她把想法告诉了宗亲,得到了宗亲的大力支持,宗亲就四下里打听,物色人选,在族室宗亲的帮助下,最终决定收养了石槽乡冯姓的一个小儿子为养子,依据族谱,起名玉珊,小名喜成。

百日灾难过后,转眼一岁了。

喜成周岁的那天,亲友来贺喜,送来了孩子喜爱的小礼物,毛笔,习字格子,绳子,金银馃子,木棒,玩具小刀,弹弓。放在孩子的面前,让孩子用手抓,喜成面对五颜六色的各种各样的小玩具,急得用小手不停地抓,最后抓到了玩具小刀,亲友们看了,说将来是个耍枪弄棒的。

到了上学年龄,唐陈氏让儿子到村里的私塾读书,但是儿子对念书不太感兴趣,却喜欢持棍弄棒,弯弓射箭,自制刀刀枪枪之事。

唐陈氏盼望着儿子快快地长大。

谁知,唐玉珊十一岁那年,突然发起高烧,不省人事,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唐陈氏四处求医问卦,但是没有医治的好方子,高烧不退,昏昏沉沉。只好听天由命,躺在炕上一月有余,眼睛不睁,族人探视,看着气息奄奄的喜成,已经感到无法活命,只等咽下最后一口气。没想到喜成这次命不该绝,奇迹般的又挺了过来,两个月以后,慢慢睁开了眼睛,小命虽然保住了,但却落了后遗症,说话口齿不清,鼻音很重,说话哼哼囔囔。此后,便有一绰号叫将开来:“哼囔。”或者叫“唐哼囔。”他的大号小名,唐玉珊与喜成,却渐渐地被人们忘记了。

大病愈过的哼囔,与村院中的同龄少年儿童,兔娃、玉南、猪娃、斗娃、牛山一伙,结成同伴好友,农忙的时候,帮家里大人干些农活,割草、放羊,牵牲口曳楼种麦子、收割庄稼。闲时上树掏鸟,拿弹弓打鸟。他们经常唱着歌谣:

清早起,上山坡,到处去找麻雀窝,

麻雀见我胡乱飞,我拿弹弓赶紧追。

瞄得稳,打得准,只见麻雀地上滚。

回家转,快吃饭,麻雀提上一大串,

我妈见我笑哈哈,我大见了把我夸。

他们拿着棍子,牵引着细狗,在田野间撵着兔子。有时一直跑到北边的离村子十几里一带。在追赶兔子过程中,不时还提出比赛,看谁脚腿麻利,跑的最快。

一个初冬的中午,和煦的阳光照着大地,凉风习习,哼囔一伙围住了一只野兔,大家呼唤着狗名,飞快地追去。唐兔娃个子大,腿也长,跑在最前边,野兔被猎狗追着追着,眼看就要被一只细狗抓住,情急之下,兔子来了个猛拐弯,正好跑到唐兔娃跟前,被兔娃一脚踢了个正着,顺手一抓,捉到了野兔,大家一起围了上来,啧啧不休地夸兔娃本事了得。

他们拿着棍子是为了打野兽,更主要是用来防身的。当时牛角川一带周围枣刺丛生,田地荒僻,有的地方人迹罕至,野狼大白天溜进村子,吃农户养的家畜家禽。

哼囔与少年好友们在野地里撵兔,常常遇到狼群,由于他们人多,又有大小几条狗跟随着,也就不怕,有时遇上狼,他们,追逐着野狼,一直把狼追得看不见为止。一次,离远看见一只小狼,他们驱使猎狗追逐,幼狼崽子拼命逃跑,被唐兔娃的大黑狗一下子扑倒了,名叫猪娃的伙伴跑在前头,上去给了一棍,狼崽子挣扎了几下,断了气。

随着年龄的增长,哼囔爱听大人讲梁山好汉嫉恶如仇、除暴安良的故事,特别是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解救金家父女的壮举对他震动最大。

他也爱听刀客游侠的故事。

这一时期,他的家乡,渭北黄土高原上,军阀走马灯似的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