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决战黄巢第九章 世家改革(1/5)
更好的制度?取消宰相制度?
李俨心中苦笑
。
我哪儿有那样的能力?
在后世历史上,也就明清两朝没有宰相的正式官衔。可即使在这两朝,宰相的制度实际上也没有被取消。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的上书房制度,还不都是宰相制度?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甚至,即使到了近代、现代,虽然没有宰相的官职,那总理还不跟宰相的职权一样么?
取消宰相制度,自己可没有这样的本事。
自己也不想学朱洪武,白费心机一场,日后又让宰相制度死灰复燃。而事实上,宰相的制度的确对君权是一个很好的制约,废除它是得不偿失的。
当下道:“呵呵,郑公不要多心。朕知道你的意思。你也尽管放心,真没有取消宰相制度的意思。不但不会取消,还要大力加强。当然,宰相的数目也要增加。所谓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一人独揽大权的事情,必须避免。”
郑畋听到“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这句话,只觉得其中大有深意,不由得暗自琢磨。
李俨也不理会,径直道:“只是,现在宰相人选不好找,朕现在削弱政事堂的权力,也是不得已啊!一个不称职的宰相绝对能把事情办糟,与其这样。还不如让朕多分担点。”
“那陛下以为,现在的宰相都称职吗?有几个称职地?”
李俨苦笑道:“说实话,除了郑公之外,其他的宰相,以朕的意思,都不称职!王铎、萧遘皆有才干,只是无郑公之量。不敢任事。王铎已老,老而昏溃。才会有与高骈约为姻亲之举。萧遘在翰林时,与刑部尚书、叛户部事孔纬不和,因户部取给不充,移之散秩,改太子少保。而孔纬此人器志方雅,嫉恶如仇,昔为御史中丞。中外不绳而自肃,是一员能吏,有宰相之才。萧遘不能为国选材,却因一己之私,将之贬斥。朕虽有所知,因萧遘老臣有功,不便加责,二则也是磨练孔纬。所以没有阻止。只此一端,就可知当前的众宰相,除了郑公之外,其他人都还并不称职。”
郑畋叹息一声:“陛下所言,老臣早已知之。只是萧相出身世家,少年得志。虽有才能,却难听人言。他与老臣之间也并不甚亲近。老臣有心劝谏,为担心宰相不合,故而止之。以至于出了这种事情,是老臣之过也
。”
李俨道:“郑公顾虑也有道理。人之性情不同,此乃天然之理。不过郑公为诸相之首,也应该排解众相纷争。郑公以后无需顾虑,朕为郑公撑腰。”
郑畋拜谢:“谢陛下。”想起刚才李俨说道孔纬,问道:“陛下方才谈及孔化文(孔纬字化文),可有大用之心?”
李俨点点头:“宰相也应该添些新面孔了。郑公。你有什么更好的宰相人选。尽管推荐出来。不过朕有个要求,那就是一定不要食古不化。要有赞同变法思想的人才行。”
郑畋思索片刻,道:“裴澈在陛下出都之前已为宰相,可以复其官职,重入政事堂。”
李俨问道:“裴澈才干、胸襟如何?”
“无论其才干胸襟如何,裴郎自黄巢处出奔凤翔,忠心耿耿,若不能善加安抚,必令天下忠臣冷心,所以复其官职势在必行。”
李俨点点头道:“知道了。朕准奏。只是此人才干胸襟究竟如何,朕也需要有所了解。”
“这个自然。”郑畋回答道:“裴澈此人为人干练精明,唯失于计算太过。可用之而不可任之。”
“还有什么人才?”
“户部侍郎韦昭度有大才,公忠体国,可为宰相。”
李俨想起后世历史记载的韦昭度资料:韦昭度,字正纪,京兆人。祖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