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决战黄巢第九章 世家改革(2/5)
后来昭宗时,朝廷衰弱,邠州王行瑜求为尚书令。尚书令一职,自从唐太宗曾经任过之后,就一直没有人充任过。自然不能给一个藩镇。于是韦昭度阻之,改为“尚父”。由是得罪王行瑜,同时又与当时地宰相崔昭纬有隙。于是崔昭纬在为了反对李谿入朝而引王行瑜、李茂贞、华州韩建三珍兵马作乱的时候,也加上了他地名字,称此二人为奸佞,与此他为三镇兵马所害。
说起来,这也是一个命运不佳的忠直之臣,作为宰相倒也并无不可。
于是李俨点点头:“还有呢?”
郑畋没想到李俨竟然像让这么多人入政事堂,忙谏道:“陛下欲增加宰相人数,这是一件大事
。如今宰相多了三人,已经是从前的一倍。宰相总领全国政务,关系重大,不宜一时间增加太多。老臣以为,等过一段时间之后,再增加新的宰相人选为是。”
李俨想了想,答应了郑畋:“郑公说得有道理。那就这样吧。”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人来,问道:“廉州(今广西合浦)刺史刘瞻刘公现在怎么样了?还是把他调回来吧。以前朝廷有人要求调刘公回朝,朕因为受田令孜之制,所以没有准。现在朕已经重掌大权,刘公也是时候回来了!”
不调刘瞻回来,是怕他被刘邺说害。可这话却不能说出口。总不能说自己有未卜先知之能,之道他回来就会被人毒死吧?也就只好让最好的黑锅负担者田令孜背这个黑锅了。反正这阉货背地罪名已经很多了。所谓债多不愁,也就不在乎多这么一条罪名了。
郑畋闻言大喜!
他对刘瞻一直以来都相当敬仰。
当年刘瞻为救因同昌公主病逝而被牵连的衣冠,毅然出头进谏,被懿宗迁怒,又被当时地宰相韦保衡、路岩所构陷,被流放出京。当时任翰林学士的郑畋因此称颂刘瞻“安数亩之居,仍非已有。却四方之赂,惟畏人知”。自己也被贬梧州。
后来李俨即位,要求调刘瞻回来的人之中也有他一个。只是因为李俨没准,知道可能是田令孜作祟,才没有继续。而等行朝草驻凤翔后,他事务繁忙,一时间不及想到。此时听李俨提起,又是兴奋。又是惭愧,连忙道:“陛下圣明!只是不知道陛下准备升刘公为何职?”
李俨道:“刘公被贬以前,就是宰相,现在自然也要让他做宰相了!等新的几个宰相继任之后,宰相就有六人了。如果有事情三人同意,三人反对,岂非不好决断?正好让刘公加进去,七个人即使各有不同倾向。也只能一方三人,一方四人,正好按照支持者多的一方行事。”
说到这里,李俨心意已决,当即下旨道:“郑公,朕决定明日就将孔纬、裴澈、韦昭度三人调入政事堂任宰相。至于他们原来地职务嘛。还保持不变,以其本职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于刘公复其本职中书侍郎,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刑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另外嘛,赐爵岐山侯,食邑八百户
。另外,西川送过来的宫廷用物,朕也用不了那么多。择几件赐给他。至于现在地几个宰相。也都去库中挑选几件吧。”
郑畋连忙谢恩,想起裴澈地职务也不好办。问道:“那裴澈呢?应该加他怎样的职务?”
“加兵部尚书、判度支、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臣遵旨。臣下去后就立刻拟旨。”
说完,郑畋就带告退。
李俨却摆摆手:“郑公稍等。”
“陛下还有何事?”
“朕还有件事情要与郑公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