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郑畋进谏(3/4)
董禹之外,还有一些忠直的大臣为此担忧。但他们地位大都不高,鉴于董禹的前车之鉴加上田令孜的滔天权势,有心进谏却又无能为力。
当然,这些忠臣中间地位高点的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当朝宰相郑畋了。为了进谏皇帝,他三番五次求见皇帝,要求皇帝停止炼丹修道,将精力放在国家政务上。不过每一次都被李俨掩饰过去,总说自己马上就改马上就改,但说了之后,却依然炼丹如故。
这一日,郑畋又照例跑去进谏李俨。连日来他见劝说无效,心中那股忠臣的脾气就上来了,竟然直直地跪在大明宫门口,说是除非皇帝答应他改弦更张,否则绝不起身。
这一下可惊动了整个宫廷,田令孜慌忙封锁消息,随后亲自去见李俨,目的自然就是为了在李俨面前进谗言,早日将这个郑畋赶出朝廷。
朝廷之上,田令孜虽然一手遮天,但是却并不是完全没有人反对他。而所有反对他的人中,都是以郑畋为首的。田令孜早就有心对付他,却一直没有机会。
郑畋此人乃是大唐豪门,几个大姓之一的郑家出身,身后的钱实力极为庞大,就算田令孜也不敢轻易动他。而一直以来,李俨对郑畋也相当看重,郑畋曾经因为李俨整天炼丹,不听谏言,而向李俨提出致仕的请求(致仕,也就是辞官的意思。)。但李俨只是好言抚慰,一直没有答应。
皇帝的这种行为,让本来有心灰意冷的郑畋重新燃起了希望。毕竟皇帝还是很看重自己的,传统的忠君思想加上那“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读书人品德,让他终于暂时息了致仕的念头,转而想一心辅佐皇帝。而他第一个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让皇帝明白炼丹的危害,将精力放到政务上来,好好励精图治,中兴大唐。
于是乎,他进谏的行为变得更加频繁,行动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起来。这一次竟然长跪在大明宫门口,扬言李俨不答应他自己就不起来。
“皇上,郑畋竟敢在大明宫门口跪地要挟,说什么皇上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就不起来
。这……这简直太猖狂了!太目无君上了!皇上乃是九五至尊,当今天子,得天命之人!皇上要作什么事情,那轮得到他一个小小的臣子的干涉?从前他三番五次地干涉皇上行事,皇上本着宽仁之心,没有与他计较,这是何等的恩德!他不但不敬谢皇上的大恩德,反而变本加厉,竟然敢要挟皇上,这是欺君之罪,大不敬之罪啊!要是天下的臣子都学他这样,个个都来要挟皇上,那皇上还是皇上吗?那皇上还怎么治理这个天下?要是让这种情况蔓延开去,国将不国呀皇上!老奴恳请皇上立刻将郑畋下狱查办!以儆效尤!”
将事情说完,田令孜一副慷慨激昂的忠君爱国模样,在李俨耳边大声叫道,撺掇李俨将郑畋问罪。
李俨心中冷笑:郑畋他这样就国将不国了,你个老奴才竟敢让朕做傀儡,岂不该千刀万剐?
表面上却装出一副愤怒模样,喝道:“郑畋竟敢如此作为?简直太放肆了!阿父你先去封了宫门,朕随后就到!”
田令孜还以为李俨终于决定处置郑畋,心中大喜,就这样去了。
李俨冷冷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也不耽搁,顺手拿了张白纸,在上面写了几个字,迅速吹干墨迹,然后将白纸叠好,藏在袖中,露出怒气冲冲姿态,朝大明宫宫门去了。
他当然不会像田令孜想象那样处置郑畋,不过他也另有打算,准备借这一次的事情,给郑畋透个底。
尽管从历史书上他知道,郑畋的确是一个大唐帝国的忠实拥护者。但所谓知人之明不知心,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