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小说网
繁体版

第二十章 郑畋进谏(2/4)

知识都有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掌握在李俨、钟离权、吕洞宾手中。只有极少数通过审核,绝对安全可靠的核心道士,才能够掌握全面的技术。而那些技术的原理,更是极少人能够了解。这些炼丹道士们都着迷于对物质各种性质和物质间各种看起来很神奇的变化反应的试验和研究,没有多少人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实际上,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格物学实践相当发达,而其理论知识却十分薄弱的一个原因。然而这些理论知识,才是真正的格物学发展的基石。

在掌握了那么多所谓“仙学”之后,道士们为了更快的“成仙了道”,也在李俨的号召下将各自掌握的秘方贡献出来。理由是“仙道无私,有私者必不能成仙”。这顶帽子扣下来,再加上各种神奇现象对他们的吸引力,他们倒也又是心疼可惜又是期待的将自己掌握的一部分秘传知识传授了出来。这倒让李俨得到了好几个现代已经失传的秘方和知识。毕竟格物学的发展是无穷无尽的。后世的现代格物学虽然在绝大多数方面远远超过古代,但是还是有极少数古代已经失传的东西,就算用现代格物学也无法仿造出来。李俨得到的这几条秘方,就有好几个这方面的东西,倒让李俨欣喜不已

除了钟离权、吕洞宾二人,其他那些加入了格物学研究核心,并得到了格物学研究理论传授的可靠道士,都在初步掌握这些东西之后,被遣出了宫,在某些山川上隐居,等待李俨的再度征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他们。几年后全国性的大乱将至,李俨可不想他亲亲苦苦培养出来的大唐格物学先驱,死在战乱之中。

一头扑在“炼丹”之上,李俨的表现,变得越来越“昏馈”了。他知道现在田令孜掌握大权,眼下又不是夺权的时候,还不如利用田令孜对自己没有防备或者没打算对付自己的时候,大力发展格物学,尽量多储备那些能够形成或者很快形成先进武器的技术。这样一来,等到自己掌握大权,建设装备自己军队的时候,就不用花太多功夫去研究先进武器了。

然而他的这种种心机,外人岂能得知?不要说别人,就连来鹄都担心他是真的沉浸在“炼丹”、“求长生”当中了。如果不是李俨对他再三保证,只怕来鹄也会为此进谏了。对李俨有较强信心和了解的来鹄尚且如此,更何况别人呢?

皇帝昏庸,有人欢喜有人愁。

欢喜的,自然是那些心有异心和那些贪官污吏了。

就在乾符二年秋七月,京城一带闹蝗灾,自东飞到西边,遮天蔽日,所过之地尽为赤地,草木五谷皆被吃尽。然而京兆尹杨知至却向李俨上奏称:“蝗虫飞入京畿地区,不吃庄稼,全都抱着荆棘而死去。”宰相们都来致贺。

李俨心中冷笑之余,表面上却欣然受之。不过后来没多久,就找了个触怒自己的小错误,将这个竟敢愚弄自己的杨知至下狱抄家。就连田令孜前来说情,都没有改变伪装成盛怒样子的李俨的主意。说到底李俨在名义上始终是皇帝,他一发怒,还是没有人敢明目张胆地跟他作对的。

愁的,自然就是那些忠臣。

乾符二年九月,右补阙董禹上言谏李俨沉迷炼丹,李俨赐给董禹金、帛,以示褒奖。宁节度使李侃是已故宦官华清宫使道雅的义子,因而上奏李俨为其义父求赠官,董禹又上疏对此事提出异论,其疏文有一些冒犯宦官的言语。枢密使杨复恭等人在李俨面前列举诉说,再加上田令孜暗中做了手脚,于是在冬季十月,董禹因冒犯宦官被贬为郴州司马。(杨复恭是杨钦义的养孙。杨钦义是唐武宗时候的内枢密,为当时极有权势的大宦官。)

这一事件,几乎跟后世历史上发生的一模一样

。只不过董禹谏言的内容从“施猎太过、乘驴击球”变成了“沉迷炼丹”而已。董禹这个人还算有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