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小说网
繁体版

资料:道家养生功(1/15)

简介

道家养生功的创始人是老子,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至元代丘处机祖师创立道教龙门派,经十二代传到我父亲牛金宝。

道家养生功以收心求静为基础,这叫做修性;以养精固本为归宿,这叫做养命。修性必须落实到养命之上,故此功称为性命双修养生功。这是本功区别于其他气功的根本之点,也是它有特殊养生功效的原因所在。所以道家养生功既能使人转弱为强,且能返老为少;不但可驱除疾病,恢复健康,而且能补脑养神,增长智慧。例如,“收心求静”一法,可使大脑中枢神经得到充分的休息,身体机能得到全面的调整,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等疾病有独到的功效,久练可使人神清目明,智力得到恢复和开发;“开通奇经八脉”一法,可舒经活络,使百脉畅通,保持皮肤润滑光泽,对关节炎、脉管炎宰多种疾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田精关门”一法,可使人精足肾健,精力旺盛,对梦遗滑精、**肾虚等病有独到的疗效。

道家养生功的源流

道家尊老子为始祖。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名老聃,楚国苦县人,是春秋时代大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道德经》成为道家著书立说的理论根据。相传老子传道于金母,金母传于白云,白云传于王玄甫。另一说:老子传于王玄甫。

王玄甫又名王少阳(另一说是李凝阳,即李铁拐),东华帝君,后称北五祖之第一祖。汉代人。生有奇表,幼慕真风。白云上真见而爱之曰:天上谪仙人也,乃引之入山,授之全套道家秘而不传的功法。遂隐于昆嵛山烟霞洞,修养性命。后传其道于正阳帝君钟离权。

钟离权,复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又名汉钟离,咸阳人。全真道尊为正阳帝君,是北五祖之一。后将全套道家养生功法秘诀传于辽进士刘操即刘海蟾、唐进士吕喦即吕洞宾。

刘海蟾又名刘操,字昭远,北京宛平县人,为辽进士。后事燕主刘守光为丞相。遇正阳帝君度化,遂弃官而去,隐于华山、终南山。后将养生功法传于张伯端。

张伯端,字平叔,号紫阳真人,浙江天台人。自幼聪慧,少中进士。精通三教经典,及医卜、战阵、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师事刘海蟾,并得刘海蟾传授周天火候、大丹秘诀养生功法。为正一派创始人,南五祖的初祖,著有《悟真篇》流传于世。后将金丹秘诀传于石泰。

石泰,字得之,号杏林,江苏常州人。精于医理,常以医药救人,不受其谢,惟愿植一杏树,久遂成林,故人称石杏林。后得张伯端授金丹秘诀,成为南五祖第二代。著有《还元篇》流传于世。下传薛道光。

薛道光,字太源,又名式,四川阆中人。初为僧,法号紫贤,又号毗陵禅师,后转为道士。喜金丹导养。宋徽宗崇宁五年得石杏林传授金丹秘诀,成为南五祖第三代。著有《还丹复命篇》、《丹髓歌》流传于世。下传陈楠。

陈楠,字南木,号翠虚,惠州博罗县人。以盘栊箍桶为业。后得薛道光传授金丹秘诀。常捻土疗病,故人送外号陈泥丸。后归隐罗浮山,为南五祖第四代,著有《翠虚篇》流传于世。下传白玉蟾。

白玉蟾,南宋道士,又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海南岛琼山人。12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更长于书画。因任侠杀人,亡命于武夷,改装道士,浪游华南各地。著有《海琼问道集》、《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玉蟾先生文集》,为南五祖第五代。以上是道家正一派,又称紫阳派之南五祖。

吕喦,字洞宾,号纯阳子,又称孚佑帝君,自称回道人,籍贯京兆,一说是河中府永乐县人。传说唐懿宗咸通三年64岁进士及第。后游长安遇钟离权,经过“十试”,乃授予“大道天遁剑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