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对我国企业兼并控制情况的资料2(7/13)
人看着铁路轴承市场需求旺盛、价格大幅上涨,惟有叹息。
业内专家指出,轴承是装备工业的重要基础件,在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方面具有战略意义。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是产业的立足点,一旦丢失,再谈振兴装备制造业、自主品牌、自主创新
,无异于痴人说梦。在开放中必须重视国家的经济安全,不能无原则地向外商出让民族工业的核心利益,使工业体系受到的伤害由皮肉扩大至筋骨,甚至支离破碎。
齿轮:
杭州齿轮厂在全国齿轮行业排名第二,是中国最大的传动装置、粉末冶金制品企业之一,主导产品是船用齿轮箱(国内市场占80,东南亚占75)、工程机械变速箱(国内市场占35,排名第
一)、汽车变速器等8类,拥有“前进”、“杭齿”两个全国知名品牌,掌握多项国家行业技术标准。20多年来自主开发了多型船用、工程机械、重型汽车变速箱,最近研制成功V型传动机构(此前
仅美、德、日掌握)、滑动轴承结构、蝶形弹簧结构等新产品。三大主导产品研发能力涵盖广泛领域,并承担舰船、装甲车等国防科研任务。
2002年,杭齿为拓展汽车变速箱业务,考虑和某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外商却提出要与杭齿的核心能力——工程机械和船用变速箱部分合资,被杭齿拒绝。其大股东萧山区却支持该方案。杭齿提
议整体合资、中方控股,外方则威胁“不让控股就不来杭州投资”。地方政府再次让步,同意外方控股70。这一合资如实现,杭齿将失去最具优势的产品和研发力量,今后不得自主开发与自己三
大产品相关的技术。企业的著名品牌将销声匿迹,多年积累的技术成果将尽数收入他人囊中。杭齿所承担的军工研制任务立即面临危机。
产业自主问题,实质上是国家战略问题,装备制造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不开放不会有工业进步,但合资是为了学习、超越,必须保持自己的主导权,这是开放的应有限度。任何国家也不会放
弃对本国重要企业和产业的控股权。如果只有制造能力而失去自主开发能力,就只能永远当打工仔。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缺位,长此以往自主开发之路就更为漫长艰辛,共性技术研究应由国家、行业
、企业共同承担。
现在我国的政策法规和舆论导向,对不计成本和后果的过度合资没有说法,地方将引进外资作为业绩,把优秀企业贱卖给外商,让他们控股。
(该企业在中央干预下,暂停合资谈判)
变压器:
合肥变压器厂
合肥变压器厂在1985年成为国内首家能够生产220kV变压器的定点厂,占国内同类产品产前10名以内。1990年后工厂生产跌入低谷,寻求和外商合资。1993年,不顾有关方面的反对,成为ABB在
中国境内的第一家合资企业,ABB控股51。外方派人控制了总经理、财务、生产、人事主管等要职,不管公司赢亏,外方每年从的销售收入中提取5的技术管理费,并租用合变的现成地皮和先进设
备。
合资后,企业连年亏损,于是外方提出增资建议,中方无奈下只得认可。2002年,外方股本占到85,为理顺老厂和合资厂之间的重重矛盾,双方协议,外方出钱补偿合变离退休和富余职工的
安置费,同时合变不得生产与合资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产品。
1996年,负债1.6亿的合变破产,在国家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