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运河北上(3/4)
官船在郑漕工的手中竹蒿的推动下,缓缓离开码头向着运河之中驶去,岸上的漕运官员向着官船挥手送行,看着官船走远,便反身回去了!
官船船舱之中,郑漕工的女儿跪坐在案几边上,刚刚的王大人已经让女孩紧张的手足无措,第一次和父亲出村子,就遇到朝廷的大官,还要自己伺候着,女孩紧张的一塌糊涂,跪坐在哪里不断地看着烧水的水壶。
“于大人请用茶!”王竑重新换了茶叶,为于谦倒了一杯茶水。
“王大人刚才在船头欲言又止?有什么不方便说的吗?”于谦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向王竑问道。
于谦和王竑都是大明王朝鼎鼎有名的清廉官员,刚正不阿,脾气秉性都有相同,同朝为官彼此印象十分良好,尽管私交不是很厚,做不到推心置腹,但是也能够彼此坦诚相待。
“哎!于大人你一直在外为官,不知道朝堂上的事情,我出京的时候,内阁首府王大人忽然重病,卧床不起!”王竑一声叹息向于谦说道。
“什么?你是说杨溥大人重病?”于谦大惊,“三杨内阁”是大明朝国之重器,最后一位阁老杨溥重病,那么庙堂之上政权一定会发生改变。
于谦大人虽然在外为官,但是对于朝堂之上事情还是十分的清楚,一旦“三杨内阁”最后一位首府杨溥倒下,那么谁还能制衡司礼监王振?
现在北部边陲瓦剌也先对大明王朝虎视眈眈,庙堂之上杨阁老病重,现在的大明王朝处在内忧外患的境地,于谦大人立刻感觉到北京城一场暴风骤雨即将来临。
“王大人,可有新任首府?”于谦立刻追问道。
“陈循大人现任兼首府之职!朝中大臣现在人人自危,于大人你这次进京可否给王振带了东西?”王竑看着于谦问道。
“哈哈哈......,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哈哈哈大笑向着王竑说道。
“于大人,兵部左侍郎的位置空了下来,我出京的时候,右都御史陈大人和我说,兵部尚书邝大人和户部尚书王大人联名推荐你,据说已经批下来了,你这个时候得罪王振,恐怕对仕途不利。”王竑尽管对于朝堂之上的不正之风十分反感,但是坐在自己对面的是于谦,自己也不免有些担心,好心的提醒道。
“多谢王大人提醒,不过于某绝不会做哪些行送贿赂的事情!”于谦能够从王竑的口吻之中感受到这位王大人的真诚,拱手谢过,但是自己的品行是不能更改的!
大明王朝兵部右侍郎正三品大员于谦和大明王朝左佥都御史正四品官员王竑,两位在京杭大运河上的官船之中轻声畅谈,直到午夜时分困意来袭才在船舱之中休息。
郑漕工在夜色降临的时候便点燃了灯笼,将船停在运河边的码头上,郑漕工的女儿为两位大人做了两道菜,一荤一素,这是漕运小吏的交代,两位大人素来清廉,每餐两道菜便可,不要多惹是非。
郑漕工和女儿坐在在船头,两个人简单的吃了点东西,然后便去船尾喂马,夜晚时分郑漕工将船舱里的铺盖拿了出来给要和女儿在船头外面露宿。
夜风寒冷,郑漕工和女儿和衣而眠,身上盖着一床已经发旧的棉被,这已经是很不错的待遇,因为这还是官船,如果是在漕船上,漕工们都是在粮袋中找一个避风的地方,铺盖更是破旧不堪。
此时郑漕工辗转反侧,船舱之中两位大人的谈话偶尔到自己的耳中,郑漕工对于庙堂之上的国家大事不懂,也不敢去想,让他震惊的是船舱之中的那位大人竟然是于谦于大人。
于谦或许本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大明王朝百姓之中的声望是多么的高,于晴天的名声,在百姓之间更是交口称赞,众口皆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