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挥师缅甸(2/3)
一辆行驶的军用吉普上,虽是夜里,戴安澜却倦意全无!
他乃黄埔三期生,蒋校长的“天子门生”。
他参加过北伐。七七事变后,先后参加长城保卫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以及昆仑关血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屡有建树,多次得到擢升,被蒋介石誉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现为200师师长,陆军少将!
行军途中,戴安澜师长深感200师重任在肩,责任重大,脑海中始终翻来覆去回忆着黄埔校长与他的一番谈话。
前些时日。
腊戌,一个接近**的缅北重镇。
蒋校长召开首次远征军高级长官会议,商震、林蔚、周至柔这些军中高层都来了,杜聿明、廖耀湘、甘丽初、陈勉吾这些远征军主要将领也到场了。
会后,蒋校长还特意挤出一点时间单独召见了他,当面指示作战事宜。
戴安澜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校长意味深长地问道,“安澜,你能不能率200师坚守同古一到二周,为民族、为国争光,打个漂亮的大胜仗?”
蒋校长问完,戴安澜旋即领悟!
同古城乃缅甸首府卬光以北军事重镇,集缅甸公路、水路、铁路交汇之要冲。毫无疑问,仅凭一位军事将领的直觉便知,此乃战略要地,直接关系着此次中国远征的成败得失。
戴安澜当即立正,铿锵有力地回道,“此次举国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安澜即使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敌嚣张之气焰,固守同古!”
他这番义正言辞的表态令校长甚感欣慰,可是他总隐隐觉得校长那表情有一丝言不由衷?
在和校长坐下叙话攀谈时,不经意间,他猛然发现校长的办公桌上摆放着的一张《**日报》,该报的头版头条却转载了英国《泰晤士报》评论员对中国远征军印缅的一番评论,字迹很大,乃黑色加粗,显得极为显眼,其中有一小段乃是大大的疑问句,“中国人重返缅甸的行为是否表明,昔日白种人在亚洲的统治权威已经破碎了?”
召见结束后,戴安澜来不及细想,便马不停蹄率200师离开国门奔赴缅甸。
一路行军这些天来,戴安澜一直细想着他与校长交谈的细节,还有就是那番评论员之评论。直到现在,他似乎理解校长那欣慰的表情为何有点不自然了。
因为此次远征,缅甸国土情况复杂,日本军队开进来了,中国军队开进来了,英国军队也仍在驻扎,还有缅甸的民族解放组织,混在缅人中的日本间谍等等,鱼龙混杂,难以甄别!
校长不愿意他的嫡系部队被别人当枪使唤,不能从一支抗日铁军变成一支掩护英国人撤退的军队,发生此种情形是校长万万不愿意见到的。
校长希望也最想见到的是两国合作,共同御敌于缅甸,确保中国滇缅边境之安全,保护全国的抗战大后方。
*****************
一辆军用摩托疾驰而来!
200师副师长高吉人跳下摩托车,匆匆而来,手里拿着一本小笔记本,说道,“师长,刚收到情报,英国人转来的,马圭机场被日本军机偷袭得手,据英国人自己统计,他们的飞机已经所剩无几,不知还能不能支援我们战斗?”
戴安澜心中一凛,有些不解,缓缓回道,“知道了,英国人怎么呢?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怎么会这样?兵败如山倒!看来英国人想提醒我们,缅甸的上空不会出现他们的飞机了!告诉将士们,到达同古后,万一天上飞机来了,十有八九不会是英国人的飞机,照打就是!”
高吉人道,“师座,缅甸南部普罗美一带,听说还有英国航空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