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小说网
繁体版

第1章:下岗职工(1/2)

作者:锦鹿

前言:

轻轻地,我们走了,就像我们轻轻的来,挥一挥手,算是告别吧!铁饭碗、多少人的向往。我们曾经在这里挥洒过汗水,也有过灿烂的微笑和改革的阵痛,下岗不等于失业。他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让我们拭目以待,用我们工人阶级的双手再创造一次辉煌。

第1章 下岗职工

波涛汹涌戏天民,

雪夜孤帆隐士贫。

勇侠轻非开百越,

惊天破石卷三秦。

丙子来青城,是接父亲班的,父亲到年底就要退休了,可是他来的晚了那么一点,人家已经停止子女顶替接班了。父亲找人帮忙,在一家建筑企业给他找了个钢筋工,干了一年,回去跟妻子若梦商量:“不然咱们把这里买了去城里住吧,一年也见不着你怪想你的,”若梦嘴上不说,心里早就想说了,三十岁不出头的年轻夫妻,一走就是一年,若梦:“你挣的钱能养活一家子吗?”“能,”妻子说:“还得要租房子呢。”“平时我们节省这点,不会有问题。”

在这个企业干了不到两年,遇到工人下岗了,那个年代到处都是下岗职工,有一个比较好听的名字叫灵活就业人员,潜意词,就是失业者。对于下岗两个字。老一辈的国营厂工人应该最有体会。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国家面对的中小型国企债务危机,生产滞后,经营不善。而不得不采取抓大放小新一轮国企改革,也就是针对大型国有企业,国家对其进行公司化转型经营。或者合并成立国家控股的大型集团。

而对于经营不善的中小型国有企业,采取了关闭改制,或者通过有关机构的资产评估转让变成私有化,简单点说;”就是从隶属于国字头彻底的改成个人所有,那我这其中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国企改私有的手笔呢?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确定了调子之后,国内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市场化自由经济突飞猛进,刷新了新一轮的投资创业高峰。社会投资资金额增长率,从1990年2?4%了直接跨步到了1992年超过60%。而外商投资比率更是以年均27%的速度增长。到了1998年,超过了475亿美元,成为发展国家中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各种下海潮、经商热到处泛滥,社会上更是出现了一种声音,以钱为钢,金钱挂帅,致富光荣、贫穷可耻,企业家成为最受尊敬和羡慕的人。

正式工都下岗啦,合同工岂能幸免。丙子失业了。半年没发工资,那点卖房子的钱眼看就花光了。妻子出去拾烂菜叶子吃。秋收时,还去过大佘太的地里捡人家收完庄稼以后,落下的粮食。用当地人的话说,叫球也孪不成,中年人,下有妻小。好在父母不在跟前。后来的事情,是因为儿子喊着要冰棍吃没钱买,年轻的妻子彻底感觉失望了提出来离婚。两个人吵吵到大街上。真丢人。

看热闹的好人们久久不愿散去,丙子默默地拾着地上那还没有卖出去的死鱼。“是啊,现在连饭都吃不起了,怨谁呀?我怎么这么大的脾气呢?跟妻子吵什么呢。忍人所不能忍,得人所不能得,成大事者,必须忍常人所不能忍。受得了多大委屈,才能配得上多大的成功,人生在世,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忍常人之所不能忍,行常人之所不能行。

丙子在自己骂着自己:“他妈的个屁,老子几次死里逃生,眼下这点困难还能死人不成。走,回去再说。”推着自行车,回到家,妻子一句撇来的话让丙子的心一下子又凉了半截:“我就知道你赚不来钱。你也不照照镜子,你像做买卖的人吗?”

冬天虽然寒冷,可是再冷也冷不过人心,冰锅冷灶。“饭呢?”丙子强装笑脸悠悠地问。“有饭吃吗?”“想吃饭?自己弄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