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跟苏老闲聊(1/4)
这几日风平浪静的,唯一不同的是大寒、大满双双坠入爱河。晚上不再去苏老家,只有我一个人习惯性的去坐坐。
“苏老,您觉得一个人的经验对于别人很有价值吗?”我问。
“当然有了,生产力的提高不都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吗?”
“那么自从我与筱青在一起生活,我感觉比较我一个人生活时身心更自在,灵魂更自由。我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了大寒、大满,希望他们找个朝夕相处的女人陪伴,可是他们俩对我的忠告怎么会一直无动于衷,只缠绵于情爱之间,不再向前迈步呢?”
苏老沉默一会儿,说:“可能是因为他们俩都没找到适合自己婚姻的姑娘,适合做情人和适合做一生的伴侣对于一个男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倾向于个人性格、能力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经验对于其他人就未必有价值了。比如说像你家筱青的性格就比较适合在家缝缝补补,舂米做饭,并且感到很享受。如果她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你,让你做她日常做的工作,你恐怕就找不到自由自在的感觉了。像大寒这样的工作你也做不来。为什么很多交易都通过他,因为他不但有能力使自己得到好处,还会让交易双方都感觉到自己捡了便宜。大寒把这种经验传授给你,你恐怕再怎么努力也干不好这活。再比如说我们年轻的时候,当时生存的环境太差,山上的水还没有引到菜院子和大田里。都是靠天吃饭,吃的水也不像现在这样方便,触手可及,而是挑着扁担走很远的路到山涧去担水。我们那个时候取得的生活经验对于你们就没有价值,因为社会环境已经变了。我们那个时代天天跟水打交道,不是祈雨就是担着扁担去山上挑水。现在山水都引到院子里这多年了,我看到水还是从内心里感到恐惧。我害怕失去水,甚至比死亡更恐惧。你可以想象,我拿自己一生之中最宝贵的经验天天挂在嘴边跟你们唠叨。我是舒服了,但对你们而言,不是一种灾难吗?”
“嗯,我好像明白点了。您不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立志是不是也是因为这个。”
“也不尽然,我觉得历史记录的都是表面现象。每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背后都有着错综复杂,暗潮汹涌历史环境,本来也都是由一些微不足道的琐事引起。然后由于各种因素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而这些细枝末节历史并不会详述。有谁会相信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索是‘长崎事件’呢?重现历史的真实性最重要的是第一手材料,而掌握第一首材料的人未必有资格写历史。我认为历史有偏差,有误导人的嫌疑。再有就是一个人的一生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没有文字记录,会给每个人更多的新鲜感,尝试尝试这件事,尝试尝试另外一件事,不知不觉一个人的一生就过去了。难道还有比一生都充满新鲜感的人更幸福人生的吗?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屑提高生产力和科技进步。还有一个原因,不立志也是我们这里自古以来的传统。”
“这样呀。那么苏老,您的意思是生产力的提高对人类没有益处吗?”
“益处很多,可以使人的饮食起居变化的更舒适。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个面,有利就有弊。至于弊端也很多,人的舒适感都是一时的。人适应了这种变化之后,很快就恢复到自然状态,从而感觉不到原来的舒适感了。而这种舒适感我们这里也可以找到,并且感觉都是一样的。生活便捷带给人更多的是无所适从。一步跨过水渠;一步跨过一条大河;一步跨过一座山;一步跨过一个国家;一步跨过一个星球;即使达到一步跨过宇宙轴心的能力,难道一步跨过宇宙轴心的人比较一步跨过水渠的人更快乐吗?科技发展到最理想状态无非就是:足够多的智能设施照顾一个人的饮食起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想去哪里瞬间就到哪里。过这种生活的人就会很幸福吗?这样生活久了,不仅没有幸福感,恐怕连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