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回 胜任军师(三)(1/3)
李原道:“江湖上的人来这做什么?”
王彪道:“听说他们也造反了,有兵马十余万,都是一帮武林高手。莫不是来······”话未完,帐外进来一人,道:“正是,我此来就是与大王联合的。”来人正是董欲。
李原道:“你就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董欲。”
董欲道:“这‘赫赫’二字不敢当,有名却也是过奖了。”
李原道:“不知董右使有何说辞能让我与贵教联手呢?”
董欲道:“大王如今有兵马几十万,一路来,无论是从襄阳到南漳、从南阳到内乡,还是从长安到渭南,未有败绩,兵锋所向,未遇敌手。大王固然不屑于与敝教合作。但敝教从去年大败大破中原各派,到现在攻下成都府这座大城市,也是未遇败绩,何况我教教主武功天下第一,无人能敌。”
李原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兵团作战的决胜条件从来不是靠个人武功有多高。若贵教是靠个人武功来取胜,而楚庄王说过:‘持技者,必以技死’。可见贵教也不怎么样。”
董欲闻言,暗想道:“原来一郧阳的流民也懂得这么多,怪不得能招集旧部,打成今日之局面。”遂道:“当然,你的话不无道理,但我教自攻下成都府,已有十几万大军,正日夜操练兵马,决定打去京城。我想大王也是这样构想的,往远点我就不说了,近点说罢,大王有几十万大军,完全有能力与朝廷一拼,但大王如此多的人,难道就不用吃东西,贵军是不是正缺粮,大王。”
李原暗想道:“这事他们是如何知道的,该死,早听说他们个个神通广大,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当下并不言语。
董欲道:“其实大王不必担心,我教成都府别的没有,就是有充足的粮草,只要大王与敝教合作,到时送上几万石粮食,那是不成问题。”
李原一听,立马心动了,道:“右使此言当真?”
董欲道:“既是这样,那我教与大王就是盟友了,这自然就是真的。只要我教受朝廷攻击,大王率兵来声援就行了。当然若大王遭朝廷兵马围剿,我教必当率兵来救。大王以为如何?”
李原道:“好!将来大事如成,攻下京城,该如何分天下?”
董欲道:“当然划江而治,我北你南,外加川蜀,如何?”
李原道:“好!正合我意,这事就这么定了。”又道:“拿纸笔来。”于是各立文书,已定结盟。当下,董欲又是日夜兼程赶往祁连山,向奉天顺禀过事宜,奉天顺大喜,于是派人去成都传令送粮事宜。李原也派一人拿着文书前往成都接粮,至于粮草能否到郧阳山,这事暂且搁下。
却说杨显到蒙古的时候,早有朝廷派出的使者以与蒙古达成了协议。当时太师也先已死,蒙古瓦剌部落衰落,几经辗转,现在的太师是帕加思兰。
是时,明廷使者以开通边境互市为条件,要帕加思兰不可待见东方
神教的使者。并说如果他来了,当要帮缚送到边军手里。其实,蒙古已经四分五裂,无力对明廷边境发动大的攻击,但因蒙古物资稀缺,所以还是不断派出小股骑兵侵扰边境,以夺取物资,帕加思兰见可开通边境互市,自然无不应允。
明廷使者回去后不久,杨显便到了。当下便有士卒通报帕加思兰,帕加思兰二话不说,便命人绑缚了押去明廷边军那里。
杨显道:“可惜成吉思汗的基业便要败回老家去了。”
帕加思兰事后听说这件事,很惊讶,忙派骑兵去追了。于是杨显被五花大绑的的送入了帕加思兰的营帐。帕加思兰一见杨显,顿时哈哈大笑。
杨显怒甚,道:“太师无故而笑,何也?”
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