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小说网
繁体版

第四卷 决战黄巢第十九章 御驾亲征(1/5)

媒体产业之后,李俨关注的是纺织产业。。。

对于纺织,李俨并没有太多的知识。他关注这个,完全是为了军需。一方面希望能够更廉价的获得将士们在铠甲之外的衣物,一方面,也希望在纺织方面的发展,能够让自己获得更多的资金,以便作为军资——在这个时代,军队始终是最重要的呀。

另外,他还想起英国的工业革命,正是从纺织业的“圈地运动”开始的。他也未始没有通过发展纺织业培养资本主义萌芽的意思。

于是,他兴冲冲的将新仙学研究院的人叫来——现在新仙学研究院几乎已经成为皇家科学院了,李俨的所有科学发明的再现,都离不开他们的帮助。

他要求新仙学研究院的人研究纺织机。纺织机应该怎么弄李俨并不太清楚。不过他知道,只要把纺织机平放的梭子变成竖放,就能够大大的提高纺织效率。而通过增加梭子数量,更能够增加效率。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骡马力、水力等等纺织机,那效率就更高了。

就仅仅说出了这样几点,就要求研究院的一帮道士们发明出更先进的纺织机,这也未免太强人所难了。毕竟,这帮道士作为出家人,可是四体不勤的。不要说纺织,连农活都不会干!

所以接到任务的钟离权马上就面带难色地表示,自己等人对纺织并不了解

。只怕不能完成任务了。

李俨也想到这一点,眼珠一转,注意就出来了。当下下旨调少府监织染署织工协助研究。

唐代,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五监都是带有某种生产性质的国家机关。(国子监属于制造人才)对于李俨来说,除了国子监暂时用不上,其他四监都是很重要的。李俨早先就拐带了四监的大量人手。而在长安失陷后,大批工匠逃出长安。因为李俨安于行在。凤翔城了一个安定之所,再加上李俨的征招。这些工匠除了死于战乱、落于黄巢之手(对于不重视生产,只知道劫掠的黄巢来说,落于他们手中就等于死亡)之外,绝大部分都回到了行在,重新进入四监编制。国子监的人也来到凤翔,五监因此得以重建。

只不过,重建之后地五监力量因为战乱而损失不少。李俨又拐带并且下旨除籍了一部分,剩下的更是不多了。不过李俨拐带地都是那些掌握兵器制作、建筑制作等比较重要的工匠,诸如纺织之类的关系到民生的工匠,还在五监中。李俨也早有打算改革诸监,于是就将织染署织工调走,帮助研究纺织机之余,也作为改革的试点。

纺织机的问题暂时算是解决了,可是棉花又成了一个问题。李俨可是知道。相对于麻制品来说,棉制品对于御寒的作用大多了。在古代气候偏寒地时候,棉织品对于整个大唐来说,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棉花有非洲棉、亚洲棉和美洲棉等几种。这几种棉花都不是我国的原有作物,中国古代无“棉”字,“绵”是指丝绵。古籍上所记的“木棉”是指作枕芯用的木棉,而非棉花。

在这几种棉花中,非洲棉传入中国的时间大致不晚于西汉中期,系经中亚传入我国新疆。传入初期大概种植不多,一直到南北朝时期,新疆的棉花种植和纺织才逐渐普遍。非洲棉产量低,纤维也差,但生长期短,成熟早,适合新疆地区的气候条件。所以很早就在新疆推广。

亚洲棉原产地是印度。质量比非洲棉好,系经过东南亚传入华南。传入的时间比非洲棉传入新疆地时间要晚一些。

棉花的传入虽然较早。但自南北朝以至唐、宋的长时期中,种植地方只限于新疆、云南、两广和福建的部分地区,棉布在人们的衣着中尚未占重要地位。唐宋的文学作品中,“白叠布”、“木棉裘”都还是珍贵之物。一直到宋末元初,棉布才开始普遍起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