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小说网
繁体版

第四卷 决战黄巢第十六章 诸镇起兵(2/4)

讨伐黄巢军。此时,李俨加其为权知夏绥节度使。

(注,这里更正一下前面的错误。在第十二章中,寿王联络的拓跋思恭应该还是宥州刺史。直到现在他才被加为权知夏绥节度使。)

拓跋思恭为党项拓跋部首领,也是唐末党项羌族平夏部大首领。唐懿宗咸通末年据宥州(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东),自称刺史。在后世历史上,他助唐镇压黄巢起义,因功封为武卫将军,暂代夏(辖境相当今陕西大理河以北的红柳河流域及内蒙杭锦旗、乌审旗等地区)、绥(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境)、银(治所在今陕西米脂县西北)留后。后因攻打被起义军所占领的长安有功,受封为京城四面收复都统、暂代知京兆尹事等职。后随李克用攻入长安,僖宗以夏州(今陕西靖边)为定难军,受封为节度使,晋爵夏国公、赐姓李。统夏、绥、银、宥、静五州地(一说四州,无静州)。五代时,拓跋思恭势力增强。以夏州为中心地党项势力控制了当时的中西交通线,从中继贸易中获利甚丰。1038年(宋宝元元年),思恭后代元昊正式即西夏皇帝位(即西夏景宗李元昊)。

这也是一个在后世祸害了中国几百年的少数民族大头目。不过,有前面的李克用的例子,李俨也还是给了他这样的封赏。

毕竟,不管日后如何,人家现在忠心耿耿地帮里剿灭黄巢之乱,总不能不给人家一点好处吧?再说夏绥银三州实际上已经在其实际控制范围下了。不管承认不承认,都在人家手中。那还不如就给他这个名号笼络他。好歹也算是个人情。

当然,日后这些地方李俨是要迟早收回来的。时间基本上要等到他将故悬塞外地归义军收拢到手中的时候。这都是后话了。

◎◎◎

扬州广陵,是淮南节度使府第的所在。在这个天下藩镇皆都起兵响应郑畋的传檄的时候,淮南节度使高骈却毫无举动。

李俨气愤他如此行为,下旨剥夺了他盐铁转运使一职,加了一个“侍中”的虚衔

。既失兵权,又解利权。高骈大愤,上书不逊。指责李俨君臣。李俨也是大怒,命令郑畋草诏,把高骈贬损一通,双方已经撕破面皮。

于是,在这个时候,天下藩镇,就连早就不逢朝廷号令的魏博、成德。都准备起兵响应,讨伐黄巢,拥兵八万地淮南节度使高骈却依然安逸地在自己地府邸中,享受“神仙岁月”。

高骈此人一向喜爱“神仙”妖术,因此,鄱阳茶商出身的方士吕用之特别受宠。二人相坐“炼丹”之余,往往言及天下形势,高骈对吕用之更刮目相看。并深纳其言,驱逐、杀掉了好几位自己得力地大将。

此后吕用之又把平日一起混饭吃的道士张守一等人推荐给高骈,这一个老道五迷三道,巧言令色,把高骈哄得团团转。可笑的是,吕用之在高骈面前常作呼风唤雨状。时而对空作揖,时而挥袖招仙,高骈深信不疑,总是“随而拜之”。左右对吕用之稍有异议,肯定会被族诛一大家人,故而人不敢言,“公私大小之事皆决于吕用之”。

其实,这吕用之还不如石虎时代的西域和尚,那些人还会些奇异的“幻术”;吕用之只会派人弄块石头刻些“奇字”以为“仙示”,或呈献一个假造地“北帝”匕首给高骈。堂堂高节度使一点辨别能力也没有。在吕用之指挥下。“于道院庭中刻木鹤,时著羽服跨之。日夕斋醮,炼金烧丹,费用巨万计”,总想白日成仙。

于是乎,高骈的所谓“神仙岁月”,那就真的成了“神仙岁月”了。

这还不算完。

为了完全控制高骈,吕用之说:“神仙不难修成,只怕高公您为俗务所累,因此仙人迟迟不降。”高骈中邪一样听话,“悉去宾客,谢绝人事,将吏皆不得见”,因此,吕用之得以专作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