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小说网
繁体版

第四卷 决战黄巢第八章 君臣和解(3/4)

圣人之言中可以学习、当前有用的东西。而不应该食古不化。我想,这才是真正符合圣人原意的吧。”

这么说。自己学了一辈子的儒学,还不是完全没用的?

郑畋的精神好歹振奋起来。

只听李俨接着说道:“当今的儒学,已经步入了歧途。往往执著于圣人之言地一端,生搬硬套。其实圣人之言具体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地是圣人当时的理念。事过境迁,圣人地话也会发生改变。如果执著于圣人当时的每一个字,就如同刻舟求剑的那人一样,是不明智的做法。”

听到这里,郑畋点点头,恍然道:“陛下天纵之才,老臣拜服!”

看郑畋已经基本上赞同了自己的观点,李俨大喜,再接再厉道:“郑公,其实为政也是如此。政令不能千年不变,必须与时俱进。比如说现在,如果没有黄巢之乱,普通的施政方法应该如何?”

郑畋想了一想道:“宽政、息讼、止戈、薄赋。”

“那么现在这样的实证方法可行吗?”李俨追问道。

郑畋苦笑道:“不可行。”

“不错,郑公也知道不可行。当下黄巢谋反,已经占领了长安。而其他藩镇虽然没有明确的造反,也已经是朝廷号令不行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止戈能做到吗?”

“不能。”

“当今朝廷的现状,郑公你应该比我更清楚。当今的天下,清廉的官吏很少,贪墨、搜刮百姓的官吏很多。朕刚刚即位的时候,卢携曾经上书说‘乞敕州县,应所欠残税,并一切停征,以俟蚕麦;仍发所在义仓,亟加赈给。至深春之后,有菜叶木牙,继以桑椹,渐有可食;在今数月之间,尤为窘急

。行之不可稽缓。’朕也答应了,传令全国照准。结果如何呢?依然如故!朝廷的号令,除了长安城,居然就已经不灵了!这个时候,如果要施行‘宽政、薄赋’,郑公以为可行吗?”

郑畋长叹一声:“地方官吏贪墨盘剥已惯,这样地诏令下去。他们根本不会照行!即使换一批官员,但当前的绝大多数官员都是如此。换来换去,也都是换汤不换药。也不可行。”

“所以啊,朕才会对从前的许多政策作出调整。郑公难道认为不应该吗?”

“调整当然应该。只是……只是陛下的许多政策,老臣以外太过……”

“太过吗?朕以为不然。”李俨摇摇头。

“朕实行的新政策都有些什么?立了一个军机省,改换了军制而已。勋爵制度的改变,也没有实行。而朕的绝大多数政策,都是以军队为中心进行地。时逢乱世。为什么黄巢之乱会从疥癞小癣变成如今的朝廷心腹之患?为什么藩镇割据持续数百年一直没有改变?为什么宦官专权也持续数百年不变,甘露之变地失败,不断累及参与的大臣,连文宗本人都因此而受累?还不都是没有一支掌握在皇帝手中,完全忠心于皇帝,军纪严明,军力强大的军队吗?”

“而朕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建立一支强大而忠诚的军队。可以清楚这许多弊政、问题。现在朕不是已经初具成效了吗?如果不是这样,只怕朕还控制在田令孜手中吧?朕这样作,并没有什么不对啊!”

“陛下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对。陛下的英明,老臣一直十分佩服。只是……陛下将兵部职权分割,成立与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并立的军机省,政事堂对其又无法控制。这是一大隐忧啊!”郑畋忧心忡忡。

李俨笑道:“军机省直接向朕负责,有什么可忧地?”

“陛下虽然英明神武,可以保证不出问题。但陛下之后呢?万一陛下之后的皇帝并没有陛下这样的英明神武,是个昏庸之君,不勤政务,又怎么会向陛下这样重视军机省?又怎么会亲自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