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决战黄巢第四章 谈玄论道(2/4)
这是说心随境迁,而知识来源于外界的刺激,对境方能生知,这已经接近现代科学的观念了。
“万物自古而固存,岂待为之而后存哉?物自得其生育动作也……”
这是说物是从来就存在地,并没有一个刻意的主宰去创造它。这已经脱离了造物论的神学,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等等等等,林林种种,杜光庭的思想中虽然还有些摆脱不了迷信、空泛玄谈的成分,却已经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观。那迷信、空泛玄谈的成分,也是受他的时代限制所至,还要慢慢来改造。
见李俨听得专注,杜光庭也是大喜,知道自己多半有戏,侃侃而谈的劲头更加主了。旁边地钟离权师徒见他似乎很受李俨欢迎,也是十分欢喜。
正谈间,李俨突然打断了他地话:“杜真人,朕曾经提出过‘新仙学’的概念,真人以为朕地说法可近老子真意?”
正兴奋中的杜光庭如同头上被泼了一瓢冷水,顿时冷静下来,小心翼翼的措辞道:“陛下所言,其实很有道理。只是……只是大道无形,大道无为,这样似乎稍微有些偏颇……唯有有道之士行之方可,若无心性修为,还是修心守一方为正道。”
修心守一?还要有道之士?
那些有道之士整天修心,修的一颗心中再没有情绪起伏、在没有追求,让他们来搞科研,哪里还会有求知欲和进取心?而科学的发展没有这两样东西,又如何发展得起来?
李俨顿时眉头一皱:“杜真人所言差异
。既然这个天地之间无处补充赛着‘道’。那么穷极天地之理,难道就不是修道么?若能将天地之间一切万物生化之理皆穷尽知尽,又何愁不能得道?”
穷极天地之理?
这也太狂了吧!
杜光庭反驳道:“天地无穷,万物无穷,人生有限,如何能够穷尽?”
其实即使在后世,也没有人敢说人类已经将宇宙地奥秘都了然的。不过李俨此时也只好硬着头皮上了:“一人之生有限,那么千人、万人、万万人呢?只要人能够世世代代。永远的这样探索下去,终有穷尽天地之理的那一天。即使不能彻底穷尽,那也能无限的接近大道。你们道家修道,一个个都躲在屋里修心。或许你们真有通过修心而得道的一天,但即使得道也不过是你自己一人,于天下苍生何益?尔等生于天地之间,受天地万物供养。等成道之后,却不对供养尔等的天地万物作出回报,何其自私也!何其失德也!而朕所言之新仙学,每得天地之一理,必书而记之,公而用之。以其理制器,供给天下百姓之用。如是,一人于此中有所进益。这天下苍生皆得其利,皆可以借而近道也!此乃大公之举。昔老君得道,书成《道德五千文》,南华帝君(即庄子)得到,书成《南华真经》,皆传自悟之道也。于是天下求道之士,皆得其泽被。朕之新仙学,虽不敢与前贤比肩,也是追思先贤之意,与尔等自求解脱,惘顾苍生之举,只怕更加近道吧!”
说到这里,李俨想起后世地文明发展,兴致大发:“若有一日,人人能知飞空之理。知长生之理。知千里传音,千里传像之理。知一日千里之理,知移山易河之理,知其理而能用之,岂非个个近仙,人间与仙境何异?”
杜光庭只听得瞠目结舌,呐呐道:“这……这真的可能吗?新仙学真地能达到这一境界?”
被套上新仙学名号的科技,岂止达到李俨口中所说?李俨心道自己还有所保留,没有说上天登月,深海畅游,核爆摧山毁岳,计算机自动操作,网络通信犹如对面交流等等东西呢。这些东西李俨在后世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自然信心十足:“那是当然。若真待新仙学发展起来,这些东西不过等闲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