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决战黄巢第三章 整顿道门(3/4)
晚唐时候既然道教衰退,道教的死敌佛门又势力大涨,道门中人自然无法坐视,必然会有重振旗鼓地举动。看样子这个杜光庭,应该就是道门中人重振旗鼓的执行者了。李俨身为大唐皇帝,影响谁都不如影响他,所以杜光庭自然要到李俨这里来找支持了。
无论从一个后世人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大唐最高统治者的角度来说,李俨对佛教都没有什么好感。
中国的三大宗教,儒教、佛教、道教,如果要论起在中国造成灾难之大、影响之坏,佛教当居第一。儒教虽然造成了中国漠视科学、民风迂腐愚昧等种种灾难。但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却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文明,没有像其他古老文明那样衰落地功臣。而道教虽然有消极避世的一面,但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却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而道教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也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斗志。这两者只要善加引导改造,都能够重新焕发青春,为重塑华夏民族的强者地位发挥作用。而佛教呢?佛教就是教人不思进取,叫人忍气吞声,将一切都归结为命中注定。如果大家都信了佛,异族入侵的时候还会有人奋起抵抗吗?生活艰苦的时候还会有人努力奋斗吗?如果说儒教会渐渐消磨人地血性,那么佛教就会彻底让人地血性消失
!一个信了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地民族。一个信了佛的国家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国家。正是因为佛教教人不思进取、忍气吞声,所以它在自己的发源地才会很快消亡。而印度的下层百姓才会那样软弱。严重束缚人性地程朱理学也正是因为受到佛教影响,才把原本比较健康的儒教变成了万恶之源。可以说,佛教是印度几千年来一直被外族侵略地罪魁祸首之一!这样的宗教,是精神鸦片,是精神毒品!
所以,李俨对佛教的态度就是:绝不支持。当然。由于佛教已经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一下子要将之毁灭似乎不太可能。李俨只能通过对道门的支持、对佛教的限制。来慢慢的消灭掉佛教。
在这一点上来说,道门与李俨是目标一致地。道门培养出来跟佛教打对台的人物,李俨当然要好好利用了。
说到杜光庭,李俨觉得自己似乎很熟悉这个名字。在脑海中记忆的僖宗时历史中好好找了找,果然找到了这个人的记载。
不错,这个人的确是道门中的一个特出人物。
根据后世历史记载,此人少习儒学。勤奋好学,博通经、子,科考落第后入天台山学道。后经翰林郑畋推荐,得僖宗召见,授麟德殿文章应制,为上都太清宫内供奉,成为道门领袖,人称“扶宗立教海内一人而已”。
中和元年。他随僖宗入青城山,后来留在成都,后蜀王建开国后,对其十分赏识,为金紫光禄太夫,左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赐号广成先生。后主王衍受道箓于苑中,以杜光庭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蜀相徐光涛向杜执弟子礼,遇事则来山中请教,故人称杜光庭为“山中宰相”。
他精通儒道典籍,对于道教教义,经典,教史,法术等多有研究。归纳道教科范仪轨。对金箓,黄箓。玉箓大斋醮法,以及设坛立仪等规则,颇有建树,终身注释,整理、收集道教因战乱而散佚的经文,对道教作过不少实地调查,并进行整理归纳。
他对《道德经》的研究也颇有成就,将之前注解诠释《道德经》地六十余家进行比较、考察,并概括意旨,分为“五道”“五宗”,他对“重玄之道”十分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