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小说网
繁体版

第三卷 初露锋芒第十七章 龙尾之伏(2/4)

,不过一介书生,哪儿懂得什么叫打仗?至于其他的朝廷官员,更是余子碌碌,不值一提。

那些能征善战的将领们,那些曾经击破黄巢军多次,让黄巢军上上下下都为之胆寒的将领们,因为朝廷多年来的作为让他们寒心,因为自己的某些不可告人的野心,现在一个都不在凤翔——即使皇帝驻骅凤翔的消息已经传出来好几个月。

多年宿将,曾经平定过南诏蛮军之乱的淮南节度使,诸道行营都统高骈屯兵淮南,坐看黄巢军兵进河南,击破洛阳,然后再兵进关中,击破长安,却始终不发一兵一卒相救。而那位曾经杀尚让已经投降的兄长尚君长、击杀王仙芝的老将宋威,在击杀王仙芝后,也因为作战不力而被撤换,眼下投闲置弃,早已不再统兵。前山南东道刘巨容一度大破黄巢军于荆门,甚至有可能彻底剿灭黄巢,但是他却说“国家喜负人,有急则抚存将士,事宁则弃之,或更得罪,不若留贼以为富贵之资”。于是放任彻底剿灭黄巢军的大好时机溜走。他以此功迁检校礼部尚书,那养贼自重的心思却从此更此炽,对剿灭黄巢一点都不热心,跟不发一兵一卒以救两都的高骈完全有得一拼

。此时他正在襄州经营自己的底盘,传檄天下号召大家起兵攻贼倒是不落人后,但一谈到出兵,那就顾左右而言他了。有了这样的心思,自然也不会因为凤翔危急而起兵相救:连长安城都任黄巢军攻破,何况区区一个凤翔?

除了这三位曾经让黄巢军屡屡被击败的将领,整个大唐上上下下那么多武将。竟然没有一个被尚让放在眼里!既然小朝廷现在并没有这三位让尚让忌惮地人在,尚让自然一点都不担心自己此行的任务会失败,对手下军队也就没那么严格了。

只是他并不知道,这支曾经威风凛凛地彪悍军队,在长安那个富贵乡里呆久了,早已经失去了从前的锐气和杀气。一支沉浸在掠夺和享乐中的军队,又怎么会拥有打大仗、打硬仗的能力和决心?

尚让的身上。好歹还穿着甲胃,虽然这甲胃样子太过花哨。好歹也算是铠甲,防御能力怎么也比锦衣之类的要强。

尚让身边,是此行地副将王播。全军上下,可能唯有他心中怀有警惕之心。他骑在马上,机警的四周眺望,身上地盔甲虽然朴实无华,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盔甲的做工完全是真材实料。性能绝对不差。盔甲嘛,那是打仗用的,弄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虚头干什么?那不是跟自己的小命过不去吗?

只是很可惜,这一支军队的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想。

王播一路上都忧心忡忡,很是不安。不像已经身为太尉、中书令,俨然从一个叛乱者化身为他曾经矢志要打倒的公卿贵族地尚让,作为黄巢军中少有的头脑保持清醒的将领。他一点都不认为对凤翔小朝廷的作战能够轻松成功。他也曾经多次提醒尚让,甚至在出兵前也曾经上书黄巢,阐述自己的忧虑。然而他的一切企图挽救这支军队惨败命运的举动都徒劳无功。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身处社会底层地人,会因为自己的悲惨遭遇而对社会上层充满愤怒和痛恨,并且一旦他起来反抗,也将会对社会上层毫不留情。

但往往是这样的人。却更加极端的羡慕社会上层的生活。只要有机会,他们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地把自己也变成社会的上层。

而在成为社会上层之后,由于其本身地经历,使他们底气十分不足,为了掩饰这一点,在模仿社会上层曾经的举动的时候也就变得格外的变本加厉。在他们统治下的社会底层,往往比从前生活得更加凄惨。

基于这样的心理,他们分外受不得别人的轻视和嘲讽

。这就是为什么在社会风气十分开放,在文字方面禁锢也并不严重的唐朝,尚让会仅仅为了一首讥讽他的诗而大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