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初露锋芒第十四章 军情汇报(2/4)
。而称呼此刺使为“某刺使”或者是“某使君”,而这个刺使对宰相地自称亦是“某”,同样,这个刺使治下之民称呼这个刺使,也是“某刺使”或者是“某使君”,而刺使对百姓的自称亦同百姓对刺使的自称——“某”。同样,对于一个侍郎,无论是其长官或是其下级以至于百姓,俱呼其为“某侍郎”,而对于大理寺卿即使是在狱中待审的囚犯,也是称呼其为“某卿”。即使在公堂之上,百姓若是男子也是自称为“某”,而女子亦自称“儿”同常时一样。另外,百姓见了皇帝,也同百官一样自称为“臣”,这可见于明皇逃难时和一蓍老的对话,以及德宗出巡时与一农民之谈话。
此外,唐人称呼父亲的习惯现在我们听来可能有点毛骨悚然——他们一会儿叫父亲“哥哥”,一会儿叫“爷爷(耶耶)”,然后“哥”也用来称呼兄长……十分凌乱。为统一称呼起见,以后对父亲统称为“耶耶”。
以上都是唐代地称呼习俗,以后本书中的称呼都将依此而行,特此说明。)
“回陛下,这黄头军乃是西川崔节度使当年见蜀中士兵懦弱胆怯,上奏朝廷到陈州、许州招募壮士,与蜀人混合编排,经训练后所得。共得六千士兵,分成三军。以每人头戴黄帽,故号称黄头军。同时崔节度使又上奏朝廷调来洪州弓弩手,教蜀人用弓弩射丸的技术。又选得弓弩手两千人,号称神机弩营。两军皆列入驻扎在益州地团结营中。黄头军与神机弩营乃是蜀中战斗力最为强大的两支军队。”罗隐道。
(注:因情节需要,这里两军的人数都比历史记载中多了一倍。)
“不错!这黄头军乃是崔节度使亲自训练而得,自然都是崔节度使的亲信人马。这益州的两万五千团结营军,也就这黄头军的六千人加上神机弩营两千人一共八千人战斗力最强。他陈敬瑄怎么舍得将这样的军队派出来跟黄巢作战?分明是因为崔节度使在这黄头军中根基太深,他一时之间无法掌控,所以才将黄头军派了出来跟黄巢作战。一方面消耗黄头军地实力,另一方面。也免得黄头军在旁边碍手碍脚,对他掌握西川不利。等到黄巢军被灭了,这黄头军还能剩下几个人?就算黄头军能够侥幸保存一定地实力,等他们回到西川,那时候陈敬瑄已经掌握了大局,他们就算对陈敬瑄有什么不满也于事无补了。而他留下神机弩营,是因为这支部队都用弓弩。只要不近身,战斗力就相当可怕,人数又不是太多,更加容易收为己用。而他地企图一旦成功,那么他手上能够实实在在掌握地力量就相当强大了。”
说道这里,李俨冷哼一声:“哼哼,这陈敬瑄的算盘倒是打得很响
!只可惜呀!他自身难保,那些什么个谋划。也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
“陛下圣明!这等乱臣贼子自以为谋划高明,却没想到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陛下的意料之中。陛下英明神武,算无遗策,那等挑梁小丑,实在不堪一击!”罗隐连忙回道。
见罗隐这个从前脾气桀骜不驯的人。当了一段时间官,居然也学会了拍马屁,李俨淡淡一笑:“好了好了,对付这些人朕能够占据上风,不过是有心算无心,再加上情报全面罢了。要说到算无遗策,朕还没那样的本事,这一点朕还是有自知之明地。罗郎你就不要再吹捧了。接着说,还有什么消息?”
罗隐那自从接受鹰眼营之后变得越来越阴沉不露神色的脸上难得的老脸一红,连忙用接下来的话语掩饰过去:
“义武节度使王处存闻长安失守。号哭累日。不俟诏命,举军入援。遣二千人前来凤翔护驾,前日已经到达。臣已经将他们安顿下来,请问陛下当如何处理对待他们?”
“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
李俨皱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