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小说网
繁体版

第三卷 初露锋芒第十章 改革军制(3/4)

分为左中右三卫。

这是赤卫军地编制。赤卫副军的编制基本上差不多。不过三卫改成了四卫。左右赤卫副军每义军都有左右两卫。另外还专门抽调出来,一军的精锐中的精锐组成三千烈血卫,是进入赤卫军的预备队。人数固定,人选却不固定。另外,赤卫副军听起来像是赤卫军的附庸,属于明显的差别待遇,让其中的将士有些怨言。于是李俨就重新给左赤卫副军命名为近卫军,给右赤卫副军命名为铁卫军。同时又向赤卫军解释赤卫军在预备建立地皇帝三卫部队中排列第一,为护卫皇帝的第一选择。这才将三方面的怨言平息。三卫部队统称中央卫队,为中央军团的绝对中心和绝对主力。

这样一来,近卫军有左右两卫,铁卫军也有左右两卫。皇帝身边有三只卫队。基本上规模也就差不多了。人数也基本上固定。近卫军、铁卫军将在适当的时候各增加一万人马,完全按照赤卫军的编制建立各自三万人马地军队。不过此时由于两军整编没有完成,忠诚度还不能完全保证,所以还不敢让他们的人数再增加两万。

除此之外,就是整编凤翔地方军的白虎军团了。

四个即将建立的中央军团,每一个军团人数将会定在十万左右

。合起来差不多五十万大军的中央军团,基本上可以保证中央军对其他军队的绝对威慑力。

而这四个军团的编制,也基本上照搬赤卫军编制。不过,由于人数的因素,在旅之后设师,三旅为一师而不是一卫,设裨将。三师为一军,设偏将。三军为一军团。设将军。同时,独立一个师出来,作为军团将军的直属卫队或者预备队。

除此以外,军队中将不常设大将军。只有抽调两个军团以上,四个军团以下地军队执行作战任务,才设一个临时地大将军。战争结束后,大将军职务即必须上交。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同时,大将军之上。设一个上将军。上将军,必须在四只军团以上(包括中央或者地方军团)地军队协同作战的时候(比如攻打一个较大地国家,就将会出现这种情况)才能够任命。此时每两个军团设一个大将军。如果有多出来的一个军团,那就成为上将军直属的近卫军团。如果没有,那么从每个军团中调集一部分人马组成临时地直属近卫军团。跟大将军一样,战争任务结束后,必须无条件上交上将军职权。

以上都是陆军军制。至于海军。目前还没有建立,因此军制仅仅在酝酿中,还没有拿出来。

在上将军之上,还有一个名誉的全国最高统帅,大元帅,为全国所有军队(无论海军陆军甚至日后地空军)的名誉统帅。但这仅仅是一个虚职,没有任何实权。他的一举一动都必须受到皇帝的直接监控。大元帅名义上可以决定全国一切关于战争的事务。比如“宣战”、“议和”、“征兵”、“全国进入战争状态、准战时状态、紧急状态(这三个状态中,战争状态下。全国一切资源、生产,必须无条件满足战争需要,然后才能考虑其他。全队自动进入战时状态,可以临机决断攻击一切非本队。准战时状态是指,全国一切资源生产,尽量优先满足战争需要。全队进入准战时状态,在得到上一级命令或者已经被敌军攻击的情况下攻击一切非本队。紧急状态是指,全国的资源生产,随时准备向战争倾斜,同时全队进入紧急状态,保持戒备和防御状态,并对一切非本队严密监视。在上级命令发出后,可以随时转入攻击)”等等等等。但是,这一切,都必须由皇帝审核后。并以兵部、总参谋部、总后勤部三者地联合名义发出。大元帅仅仅是象征性的在命令落款处第一个署名。没有那三个军事系统的联名。大元帅不得单独发布任何命令。同时,那三个军事系统的任何命令。如果没有大元帅的署名,也不得生效。

在整编军队的时候,李俨也同时对兵部进行了改革。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