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初露锋芒第九章 行朝初立(1/4)
因郑畋带兵前往接驾未归,此时凤翔的军务,都由另外一个监军宦官袁敬柔主持。
所谓的“大齐”使节携带所谓“大赦令”到了凤翔之后,监军袁敬柔与众将佐对黄巢使者毕恭毕敬,并草写降书宣示于众,代郑畋署名,对黄巢的赦免表示感谢。监军袁敬柔甚至还为黄巢所派使者举行宴会,音乐奏起,将佐以下兵卒都失声痛哭。民间百姓闻知后无不流泪。
“大齐”使节是在李俨一行人之前三天到达的。此时虽然已经离去,但是凤翔的那些头头脑脑,在以监军袁敬柔为首的投降主义将佐率领下,却已经开始准备做“大齐”的顺民。
他们或者以为,就算郑畋回来或者带着皇帝回来,那一万五千人马也对凤翔此时的五万大军毫无办法。甚至有可能,他们还能够打败郑畋,抓获皇帝,为自己的新主子立下一个大功!
只是他们做梦都想不到,皇帝手上竟然也有七万人马!他们的美梦,注定要破灭了。
根据情报显示,此时凤翔城中,那些高层官员将领虽然力主投降,但是中下层的士卒将官却都不愿意投降。此时他们刚刚向黄巢投降,人心不稳,解决黄巢的时机,也就即将来临了。
李俨在十五日到达凤翔,实际上。他手下的情报人员,早已经早两日秘密潜入了凤翔城中。在得知凤翔上层官员将领投敌地消息后,他们已经按照几个应变计划,开始活动起来,悄悄联络那些反对投敌的中下层将领官员。高层将领官员中,也有极少数反对投敌的人,他们也一并加以联络。
他们身上。都有李俨授予的密诏。上面写的诏书并没有给这些情报人员授予什么权限,也就是一个身份证明罢了。但是这个身份证明。在他们联络到的那些将领和官员面前,却有很好的效果。那些人在验明密诏真实性之后,基本上就不需要情报人员地游说,直接就加入了秘密反对凤翔上层官员将领的队伍中。
待李俨在凤翔城外二十里扎下营之后,他就开始派人在凤翔城中散播自己带领十万大军前来地消息,并同时散播黄巢军二十万追击皇帝的大军已经被他击溃的消息,借此给那些高层官员施加压力
。除此之外。他还派人下令那些联络好的中下层将领官员,联名上书反对凤翔上层官员将领的投降行径,同时要求他们立刻出城向皇帝请罪。
这么一来,那些凤翔的高级官员将领们,一个个都惶惶不可终日。他们本来想依仗兵力的优势对抗郑畋那一万五千兵马。没想到对面地军队竟然多了十倍,是十万大军!这十万大军,甚至还击溃了黄巢军的二十万大军!就算言语有些夸大,但从他们派出城的探子。却也可以肯定,十万军队就算没有,万是肯定有的。而且军容威武,一看就知道是精锐之师。这一下子,让众高级官员们一个个心头发虚。
这些软骨头们投降黄巢,一是为了保全性命。另一方面。也不过是为了荣华富贵,并非心中有什么抱负。自然,他们也没有舍生取义的勇气和决心,甚至可能比起那些普通老百姓还要怕死百倍。此时大军压境,但是比数量,自己这边就比不过,他们心里头哪能不发虚?
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那些被串联起来的中下层将领开始联名上书,要求他们出城向皇帝请罪,这就更让他们心中惶惶不安。要知道。他们之所以认为自己能够击败回来的郑畋。就是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着几万大军。眼下这几万大军都不支持他们了,他们手上的筹码。也就输得精光,哪儿还能不惶惶不安?要不是担心出城之后可能会被皇帝问罪,甚至抄家灭族,估计他们早就出城去了。
这个时候,李俨派来传达圣旨地使节也就粉墨登场了,成为彻底压垮这帮人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的圣旨中写道,黄巢贼兵势大,众官员投降于他,虽然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