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小说网
繁体版

第一章 长安城破(1/4)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由于田令孜控制了假皇帝,所以他自作主张更改了年号。)十二月五日。

长安城外东南方。

灞上。

灞河在陕西西安附近,是我国很早就得到重视的一条河流,屡见史书和诗歌。灞上一般就指灞河附近。

灞河原称滋水,秦穆公称霸西戎,将原滋水改为灞水,并于河上建桥,故称“灞”,史载这是我国最古老的石墩桥

。其后灞河上屡屡建桥,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祥之兆,便将灞桥改为“长存桥”。在隋朝时候建有隋桥,建成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因在原灞桥址以南,故称为“南桥”,并在桥两边广植杨柳。到大唐时,长安人士送别亲友,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后才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年年柳色,霸陵伤别”的诗句就是真实写照。久而久之,“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特有的习俗。

本是送别之处的灞上,如今,却成了迎“客”之所。

当然,这个“客”,算不上什么佳客,乃是一典型的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

然而,尽管这“客”乃是不速之客,但问题是人家有刀有枪,有兵有将,势力庞大,席卷大唐。这长安城中的“主人”家的那一丁点兵力在他们眼中,简直不值一提。已经喧宾夺主了。

所以就算人人都知道他们是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是并不受主人家欢迎的“恶客”,但在明晃晃的刀枪威慑下,也不得不装出欢天喜地的模样前来迎接。

对某些人来说,他们迎接的是一个新的主子,也是自己飞黄腾达的新希望。

对于老百姓来说,老的大唐皇室,大唐朝廷,已经让他们生活越来越艰辛,越来越难过。很多大字都不认识的老百姓心里头不懂什么忠君爱国,他们只知道,谁能给他们饭吃,谁能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他们就忠于谁。

民心,已经在大唐官府的倒行逆施中,逐渐丧失了。

新来的军队,新来的统治者,或许在他的统治下,自己能够过得更好些吧。至少,吃口饭应该没问题吧?

早已经苦于大唐朝廷的压榨剥削的老百姓们,对新统治者的变化,怀着老百姓心中固有的一切朝良好方向去想的念头,来到了灞上,列队迎接着这些反客为主的不速之客们。

这不速之客,自然就是那纵横大唐境内,从区区几千人起兵造反,到最后,攻城掠地,肆虐南北,不久前攻克东都洛阳,前两天攻克长安区域的战略要害,为长安咽喉的潼关,如今在长安城外,未经什么战斗,就轻易地夺取了长安城的黄巢军。

时至傍晚时分,黄巢部下前锋将柴存已经进入长安城,原本身为长安、朝廷、皇室供卫大军之一的左金吾军大将军张直方率文武官数十人往灞上迎接黄巢

此时的黄巢,意得志满,踌躇满志,坐着用黄金装饰的轿子,其部下全都披着头发,穿着红丝锦绣衣裳,手持兵器跟从。

铁甲骑兵行如流水,辎重车辆塞满道路,大军延绵千里络绎不绝。长安居民夹道聚观,随行的尚让挨个向士民们宣谕说:“我黄王起兵,本为了百姓!不象唐朝李氏皇帝不爱你们,你们只管安居乐业,不要恐慌。”

到了长安城门外,黄巢下令停止前进。他从金辇上站了起来,望着长安城的城楼,心潮澎湃,难以止息。从一个私盐贩子,到今天的大唐国都长安城的新主人,这中间的变化,恍如一场梦幻。

他想起自己从前在朝廷军队攻击下数次狼狈逃窜,他想起自己苦心积虑,终于在自己的军中排除了曾经凌驾于自己头上的王仙芝的影响。他想起自己从前屡试不第,受人冷眼的日子,又想起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