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隐忍如初(2/5)
那时候李俨也在冷笑,听到这笑声,号称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自己,竟然也从心底里冒出一股凉气,整个后背,都被自己的冷汗湿透了!
当时李俨的话他还记得很清楚: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尽管不想承认,朕还是不得不承认,当今的大唐现状,比起这诗句中描写的,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变化,就算朕是太宗文皇帝复生,也对此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整个大唐的根基,大唐所有重要部门和基层部门的官员,都是属于‘朱门’范畴的!朕如果要改变这一现状,第一个会起来跟朕做对的,就是朕手下的官员。到时候朕别说重振河山了,只怕这条命都保不住!所以,在没有意外出现的时候,朕只能保持现状。”
“可是,意外真的不会出现吗?大唐的普通老百姓的确很能忍,很能吃苦,但是再能忍,再能吃苦,也终究有个限度!然而眼下控制大唐的那些豪强地主,高门大阀,大官小吏,他们却只知道无限度的压榨这些老百姓。一旦这些老百姓再也难以忍受的时候,他们就会效仿陈胜吴广之流,揭竿而起
!先帝在位时,大唐处处民变,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而那些压榨剥削老百姓的人,却只知道用兵去镇压,去平叛,根本就没想过对老百姓好一点,对他们的压榨轻一点。他们糊涂啊1
“要知道,这个天下,什么人最多?老百姓最多。那些军队的士卒主要来自哪里?也是来自老百姓啊!他们对老百姓的压榨剥削到了极点,那些军队的士卒也会同样的起来造反!而由于他们本身的军事素质远远高于老百姓,所以他们的反叛,就更加难以扑灭。庞勋之乱就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如果这一切还没有一个根本上的改善的话,我大唐的天下,只怕也来日无多了!幸好,还有朕在!哼哼,朕要中兴大唐,最大的阻碍和敌人就是他们!无论是宦官也好,藩镇也好,还是那些党争的官员也好,别看他们各自立场不同,实际上,他们都有一个本质上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压榨剥削老百姓的主力,同时也是朕振兴大唐的敌人!而那些被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起来造反的反贼们,最痛恨的也是他们。这么说起来,朕跟那些反贼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朕虽然是皇帝,对于这些人却完全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消灭他们,顶多是拉一派,打一派。可是无论拉谁打谁,最后的结果,都会是让其中的一派坐大!所以朕不能动他们。”
“可是,朕不能动,难道别人就不能动吗?那些反贼们,虽不是无法无天的人?要不然就不会起来造反了!朕拿这些人没办法,那些对他们切齿痛恨的反贼们却有将他们抄家灭族,决心!既然如此,朕为何不能让那些反贼们替朕动手对付这些人呢?”
从来都是皇帝跟大臣联手对付反贼,却从来没有皇帝利用反贼去消灭自己的大臣!
李俨的这种想法,实在太让人震惊了!
可是不得不承认,用这种方法对付那些大臣,却相当有效。既消灭了那些不听皇帝号令的大臣,也避免了背上一个滥杀大臣的暴君之名!
这一招,真的好生阴毒!
就连从前不属于压榨百姓这一阶层的来鹄,也难免有了兔死狐悲之心:“皇上,这样做,是否妥当?毕竟,还有很多人是爱民如子的呀1
只听李俨恶狠狠的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然有很多牺牲。那些不该杀的人,就算是朕中兴大唐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吧
!想必,他们如果知道自己的死能换来大唐的中兴,一定会含笑九泉的!更何况,如果真的爱民如子,那些受过他恩惠的老百姓们,又怎么会去对付他们?”
来鹄不由得打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