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小说网
繁体版

第十一章 懿宗病重(4/5)

基地,还是重要的财政来源,虽然没有江淮的漕运数量多,却更加稳定。因为朝廷尽量避免两川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两川防务十分薄弱。两川的防务,完全依赖于其他诸藩镇。这就使得两川面对南诏的进攻,显得有心无力,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能战之兵永远不足,各处藩兵疲于奔命的境地。

后世历史上,“西川防务上倚重诸藩兵马”的状况在乾符时期总算得到了改善。高骈之后,崔安潜镇西川,训练了一支本土的军队,并且加上了江西的弩兵,也效仿黄头军戴黄帽,战斗力较强。他对待南诏比较强硬,南诏很惧怕他,不敢与战而将战场转移到安南。所以他镇蜀期间,西川基本无事。但后来陈敬瑄通过打球成了新的节度使,崔的努力付诸东流,崔所反对的和亲政策被执行。

当然,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我自然不会学历史上的僖宗。我用“麦饼羁陈”的方法,将陈敬瑄绑在我身边,除了担心田令孜势力太大,尾大不掉之外,也正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然而那都是以后的发生的事情了。在现在,南诏的侵袭已经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就在懿宗迎佛骨之后不久,五月份,自称“大礼帝国”的南诏再度攻击西川。他们同时还攻击了黔州南部(黔州为黔中道道府说在,地方在今四川彭水县)。

黔中经略使秦匡谋兵少不敌,弃城逃奔荆南(治所在江陵府,即今湖北省江陵县)。荆南节度使杜悰将之擒获,上疏弹劾。

六月二日,懿宗下旨斩匡谋,籍没其家赀,亲族也被搜捕连坐。

然而这有什么用呢?偌大一个大唐帝国,有几个将领不是贪生怕死的?就算有,真正忠心于大唐的又有几个?懿宗杀了一个秦匡谋,能杀得完全天下的秦匡谋么?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大唐的政局,就算把所有人都杀光了,又有什么用呢?

此时,懿宗又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王铎同平章事,充宣武节度使。还以吏部侍郎萧仿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按照晚唐制度,同平章事,是行使宰相职权的。大唐的宰相有很多宰相,但是宰相虽多,有用或者说能发挥作用的却没有几个。韦保衡此时权势滔天,几乎所有的宰相都要看他眼色行事

他是进士及第出身。但是这却并非来自他的真才实学。他的座师(科举制度下,主考官被称为座师)就是王铎。王铎并不看得起韦保衡,当时韦保衡考试时,坚持不肯让他及第。要不是后来懿宗出面干涉,韦保衡就根本不可能进士及第了。

不过从表面上看,韦保衡还是很尊敬自己的座师的,还举荐他做宰相。

然而,王铎十分轻视他,在处理政务的时候,也从来都不跟他商量。韦保衡这下子可就发怒了。当年他排挤刘瞻,排挤于琮,除了排除异己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两人瞧不起他,他以此报仇泄愤。眼下王铎居然也是如此,韦保衡也不管他还是自己的“座师”,在当时“座师”是必须尊敬的,直接就将他发配出去当节度使了。虽然王铎身上的同平章事职务并未解除,但是他已经没有了宰相的权力,被排挤在帝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之外。

末日将至,大厦将倾,大唐帝国,已经是风烛残年,民不聊生。这些东西,韦保衡身为宰相,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他没有一点励精图治的意思,反而还在争权夺利,排除异己。他自己要送死不要紧,为什么还要去败坏大唐帝国的元气?

他们韦家都是小人。当时同昌公主嫁入其家,他们用种种名目,将懿宗赏赐给同昌公主的奇珍异宝据为己有。等同昌公主病逝,他们竟然用“莫名奇妙失踪”这样的借口搪塞。同昌公主下葬后,他们竟然在烧掉的陪葬物灰烬中抢夺金银珠宝。其贪婪可见一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