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广明鼎革第九章 淮南之变(1/4)
,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
从藏龙谷回来之后,李俨深深的为自己给这个时代带来的变化而激动。他知道,只要自己定下来的政策没有人改变,那么中国的科技发展将再也没有阻力。
作为政策,被改编是并不困难的一件事情。要想这一切延续下去,他必须找到一个支持科学研究的既得利益阶层。也就是说,必须有人,而且有大量的人能够从科学研究中获得大量利益,这样发展科学的政策才不会在自己身后因为上位者的一个命令而改变。即使是皇帝,如果面对全国上下都已经离不开的东西,也是无能为力的。
而这一切的布局,已经开始了。已经有不少商贾和不少从土地中将目光移开来的士绅家族,付出一定的代价获得科学研究院的产品,随后以此赚取利益。一个新的利益阶层正在形成之中。
回来之后,李俨还意犹未尽,他要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制定新的,科学的度量衡。
度量衡的基本单位就是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
长度单位,后世最初的国际长度单位米,是法国制定的,其来源是地球经度长度的四万分之一。也就是本初子午线的长度的四万分之一。而在大唐的时候,武则天、玄宗时期的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已经初步测定了地球子午线的长度。李俨命人将其测量记载拿出来作为参考,然后让司天台地天文官员重新测量经过长安城。准确的说是经过大唐皇宫太极殿中心的子午线的长度。
在后世本初子午线是经过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子午线。但是现在,李俨将长度测定的这一子午线定为本初子午线,也就是零经度线。
一行测量用的计量单位是里和步。这是相当不精确地。为了精确,李俨制定了一个大约一米长得标尺作为临时标尺。测得具体长度后,再根据比例将标尺缩小,取本初子午线的长度地四万分之一为正式的长度单位。其单位名称仍旧取名为公尺。等以后科学发展了,能够精确的测定光速了。在以光速作为公尺长度的依据。
这一测量过程延续了三年之久。然后制定了一个度量尺原器,又叫原尺。保存在李俨新成立的大唐计量局之中(度量衡的制定、相关的测量器具地研究都由计量局管理)。原尺的材料采用受温差影响较小的金属,同是为了保持恒温,原尺的周围采用了保温设施
。原尺外罩着玻璃罩。日后特种钢化玻璃出现后,普通玻璃罩改成了钢化玻璃罩。玻璃罩内的空气被新出现的抽气机抽取掉,以避免空气中的杂质影响。(当时已经获得了橡胶。)
长度单位获得后,制订了新的度量单位。一公尺等于十公寸,一公寸等于十公分。一公分等于十毫,一毫等于十丝。
随后以长度单位为基础制定了质量单位。以一立方公寸纯水在最大密度(温度约为4度)时地质量,就定为一公斤。和尺元器一样,制造了公斤原器。
此前首先制定了温度单位,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沸水的温度为一百度。并制造出了水银温度计。
时间单位,制造了精确钟摆,以钟摆的一个来回为一秒。以六十秒为一分。以六十分为一小时。一时辰等于两小时。
度量衡的制定影响深远。无论是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都要用到。在最后也成为了通行世界地公用度量衡单位。
当李俨正忙着筹备度量衡制定的时候,淮南之变的消息终于传到了他耳中。
涌入他脑中的第一个意识就是,解决淮南问题的时机到了!
广明二年(公元882年)七月,秦宗权为朝廷大军所逼,四处乱窜下,不得不逃向淮南。
此时。高骈正沉迷在炼丹做神仙之中。说起来他跟李俨这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