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广明鼎革第一章 还都长安(2/4)
开始的时候,出来作证的百姓不多,审理一度难以进行下去。百姓们担心自己会不会因此被打击报复。而儒家的传统观念是要“息讼”,也就是反对任何形式打官司的行径。这就是为什么古代要告状,无论原告被告,首先都要不问青红皂白的打一顿板子后才开始审理案件的原因。这一点也对这些百姓产生了不利地影响。
但是李俨用自己皇帝地身份保证证人的安全。同时受害人还能获得从那些为恶士兵地财产作为自己遭遇的补偿。此外,如果为恶士兵的财产在赔偿受害人后有富余的话,还能拿出一部分来奖励证人。
于是,不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前去作证的人获得了不少奖励。而受害人也得到了赔偿。
自古以来,普通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那些受害百姓,只希望能够给自己一个公道就行了,却没想到居然还能获得赔偿,这更是让他们意外。
随着这样的人增多,审理也开始顺利起来。每一天都有被宣判为死罪的人在刑场被正法。
那些为恶士兵也心有不甘,只是李俨的军队看得他们很严,他们在百姓中又是被唾弃的,也曾经有人挑动他们闹事,但很快就被血腥的手段镇压下去
。此后这些士兵见自己闹事已经没有成功的希望,但是如果老实的话,只要自己为恶不多,或许还能逃脱性命。而那些知道自己罪不可赦的人也抱着多活一天是一天的想法,并不响应某些人的挑拨行为,一切也就安静下来了。
当然。在这样地行动中,李俨的情报部门也是很繁忙并且收获不少的。不少节度使暗自部下在长安的人手因此被暴露并被清剿,从此以后,李俨对长安的控制,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
被称为“长安大审判”的审判,延续了将近一个月。到最后,一共有五千多人因为罪不可赦而被正法。百姓心中为之大快,连带地李俨这个皇帝在他们心中也亲切起来。人心。开始朝李俨倾斜。
当然,这一切也是少不了《大唐日报》的推波助澜地。或许是早有预谋,李俨启程后不久,《大唐日报》的编辑部也开始朝长安搬迁。而等他们到达长安后,李俨已经进入长安好几天了。他们到达后,马上就开始在《大唐日报》上出特刊,报道“长安大审判”的情况。这一举措。让《大唐日报》的销量大幅度增长起来,影响力也开始变大。
在这一事件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王重荣了。可以说,一共一万八千人被杀或者被抓的士兵,几乎有一万人是他的部下。这一来弄得他元气大伤。如果换了是他,他是绝对不敢如此对待自己地士兵的,否则必然引发兵变。然而李俨毕竟不是他,手上有强大势力的李俨。并不在乎任何兵变的威胁。
总之,在很多节度军士兵心中,李俨这个皇帝已经成了一个相当可怕的恶魔类角色——但是那些还有良知的士兵心中却正好相反。这也让节度使们的士兵中开始出现了分裂,而李俨无孔不入的情报组织也在煽风点火,加剧这一趋势。这都是后话了。
王重荣并不是没有反击地打算,只是。他已经被派到外面去追杀黄巢,根本没有机会在长安煽动大的动乱。几次去调拨被抓士兵闹事,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关于追击黄巢军方面,李俨在进入长安第二天,就下诏令郑畋为诸道行营大都统,方彻为诸道行营副都统,负责剿灭黄巢残部的事情。郑畋远在凤翔,军务自然不可能让他来处理,所以实际上,方彻才是真正负责剿灭黄巢残部的最高指挥官。
这一次。白虎军团、朱雀军团基本上全部被派了出去——在轻而易举攻克长安的情况下。他们地实战经验并没有得到多大的磨练,自然还需要继续这一进程
。
至于三卫军。除了一万近卫军被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