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西域英雄张议潮(2/5)
不过有一个事情,我还是能做的,那就是借助对历史的发展,找到这个时代的贤能之士,让他们为我效命。
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号称西域英雄的张议潮。
张议潮(799~872),出生在吐蕃统治下的沙州(今敦煌),为管法成俗门弟子,武艺高强。当时,因751年高仙芝在怛罗斯之战的失败和755年发生的安史之乱,唐朝失去了对西域和河西的控制权,吐蕃和回鹘乘势而起,成为西域和河西的新统治者。
吐蕃统治期间,河西地区经济、生产停滞不前;文化、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各族贫民皆为奴隶,整个河西暗无天日,一片荒凉破败景象。几十年过去了,当地人民仍念念不忘故国。
张议潮亲眼目睹了河西人民的悲惨境况,遂立志逐除吐蕃,重返故国。
唐会昌六年(846),吐蕃赞普朗达玛遇刺身亡,吐蕃王国的统治秩序迅速崩溃
。大中二年(848),张议潮乘吐蕃内乱之机,联络敦煌大姓,发动民众,赶走吐蕃守将节儿,夺取沙州、瓜州,自任刺史,并遣人入报唐朝,表示背蕃归唐。
至大中五年(851),张议潮先后收复了沙州(敦煌)、瓜州(安西)、伊州(哈密)、西州(吐鲁番)、河州(临夏)、甘州(张掖)、肃州(酒泉)、兰州、鄯州(青海乐都)、廓州(青海化隆)、岷州(岷县)等十一州,入朝觐见。其军被赐名为“归义军”,他被任命为归义军节度使、河陇十一州观察使。以后10年间,他在占领区内恢复唐制,请留在甘州的高僧法成来敦煌讲经,整顿管内寺院财产,保护佛教僧团利益,又讨击伊州等地回鹘,巩固了后方。
咸通七年(866年),张议潮遣部将攻克了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地,使继绝了百年的东西交通旧道——丝绸之路得以畅通。八年(867),张议潮奉诏入朝,时年已69岁。朝廷封他为左神武统军,晋官司徒,南阳郡开国公,赐田千畦,宅于宣阳坊,庄于义谷川。十三年(872年),张议潮卒于长安宣阳坊私第,终年74岁。
张议潮统治下的河西有十一州四千里之地,户口接近百万,军队既有以战斗力强闻名的陇西健儿,也有回鹘和吐蕃族的精兵,实力超过唐朝任何一个藩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自立为王也无人能奈何得了他,可他却毅然把百战得来的土地交回到了唐朝廷手中。他心向祖国,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为祖国收复了大片国土,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无私”二字,可以说是他一生最好的注脚。
如此人物,怎能不令人心折?
只是可惜,他在咸通十三年就已经去世,我已经没办法重新起用他为国效命了。但是我还可以与他相见,聆听教诲。他乃是沙场老将,我若悉心吸取其经验,必有所得。
况且,在历史上,张议潮死后十八年,其侄张淮深因内乱,与妻、子一同被害,甚为可惜。尤其是归义军的内乱,给活动在其周边和辖区内的少数民族提供了可乘之机,不久甘州被回鹘攻占,肃州、凉州亦不从号令。张议潮辛辛苦苦恢复的国土,又落入异族之手。最后被西夏吞并。
但是有了我在,我决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我要想办法联络归义军,助其铲除内奸,统和实力。而这,也离不开张议潮的授权,否则如何能够让人取信?
所以,这张议潮,必见不可。
等到聂隐娘、翠桐等人的事情上了轨道,我以训练铃人、马球队的名义,在王府之外,另外找了一件位于平康坊的宅子
。一方面作为赤卫军训练之所,以免王府中有所不便,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脱身之所。虽然现在并没有人时时刻刻注意我的行踪,但是小心为上,还是有所防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