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唐僖宗及时代背景(3/7)
四月,唐各路大军逼近长安,黄巢主动放弃长安,移军霸上。唐军入城后,肆意抢掠,秩序混乱,黄巢乘机反攻入城,唐军溃不成军,死者十之,程宗楚、唐弘夫均被义军所杀。这次胜利,又大长了起义军的声威。
然而,黄巢再克长安后,并没有继续扩大战果,彻底消灭唐军残余势力,而是仍然仅据有以长安为中心的部分地区。这给了唐王朝宝贵的喘息机会。
中和二年(882)四月,以中书令兼诸道行营都统王铎为首的各路唐军又逼近长安,起义军所辖地区仅只长安到同州(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华州(治所在今陕西华县)一带。由于人口增多,生产也受战争的影响,粮价大幅度上涨,斗米值三十缗钱。九月,黄巢的同州防御使朱温向唐投降,更增加了大齐政权的困难。十二月,沙陀首领李克用率军四万人自河中渡河,到关中同州。中和三年(883)二月,李克用与其他唐军和起义军将领尚让十五万之众大战于乾阬、梁田陂一带,结果起义军失利,损失数万人。在东西两面受敌的情况下,李克用又不断派人潜入长安在暗中捣乱。黄巢感到形势颇为不利,遂发兵三万人,扼守蓝田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
中和三年(883)四月,黄巢与李克用等唐军在长安激战以后,撤出长安,经蓝田、商州东去。五月,黄巢军名将孟楷进攻蔡州,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投降。接着,又攻陈州。由于陈州刺史赵犨早有准备,加强城防,存积粮草,多募勇士,大大提高了陈州的防御能力,故而起义军初战不利,孟楷牺牲。十二月,赵犨求援于邻道,许州节度使周岌、武宁节度使时溥、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即朱温,他降唐后,僖宗赐名全忠),都出兵增援。这些援军仍然不及黄巢军力强大,他们又共求救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中和四年(884)二月,李克用率蕃、汉兵五万人自陕、河中渡河而东,向陈州进发。
李克用会许、汴、徐、兖各路唐军,于四月攻克黄巢在陈州以北的据点太康,又攻陷黄巢在陈州以西的据点西华,黄巢被迫退军故阳里
。陈州也就解围了。五月,黄巢向大梁转进,朱全忠向李克用求援,在中牟北一战,起义军战败,尚让向时溥投降。黄巢余众不足千人,东向兖州。六月,黄巢与少数义军到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自感势单力薄,难有东山再起的可能,遂自刎而死。黄巢死后,虽然还有他的侄子黄浩领导其余部继续进行反唐斗争,但也为时不久,最后失败。
王仙芝和黄巢起义虽然最终被唐王朝剿灭,但是唐朝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实际上成了藩镇手中的傀儡。就在他们起义失败的二十四年后,原是唐末黄巢起义军将领,降唐后赐名全忠,任宣武军节度使,盘踞汴州(今河南开封),扩展势力,终于成为唐末最强大的藩镇,受封为梁王的朱温,于唐天祐四年四月十八日(907年6月1日),逼迫唐朝末代皇帝哀帝下诏禅让,登上皇帝宝座,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
从此,中原陷入新的一轮分裂割据当中,直到宋朝统一中原,仍然有大片土地落入北方的异族契丹之手。从那以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其皇帝曾经被四夷尊称为天可汗的大唐盛世,不复出现于世。华夏民族的衰落,一直持续了一千多年。直到共和国成立,才逐渐恢复了元气。
让我们把话题拉回到唐僖宗时期。
年仅十二岁就登上皇帝宝座的唐僖宗,不过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小孩童,只能任人摆布。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左右中尉刘行深、韩文约才会杀掉他的四个哥哥,立他为皇帝的吧。
我们不必过于苛求这个十二岁的小皇帝能够多么英明。在寻常人家,这样的孩童还正是在父母膝前嬉戏玩乐的时候。而这个顶着皇帝这个吓人名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