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小说网
繁体版

煤球模具的困难(1/2)

在楚翰煤球灵感乍起之时,他便敏锐的发觉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商机。煤炉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无法形成垄断专卖权,若是煤球研制成功,那么在蜀中的销售则几乎会处于垄断地位——至少短期内不会出现有能与其抗衡者。于是在这巨大的利益面前,楚翰想想就禁不住的一阵激动:初雪只是牵了个头,而他要做的则是核心,这足以让他在众人面前扳回一局。为此他都没有认真招待陈祗以及注意陈祗的来意,而这位加速了蜀汉灭亡的未来权臣明显来到楚翰这里是有话要说,却被楚翰三言两语的打发了,而自己却打马飞奔去了车官城。他没有将这灵感告诉任何人,他想在车官城借助技师的能力,将制作煤球的设备研究出来之后再上报请功。这般考虑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脑海中存在的仅仅是煤球这个名词而已,而煤球是怎么做出来的,他却知之不详。这便要借助专业人士的分析,在去车官城的路上他推理着煤球生产的原理,甚至他在考虑是不是那种设备还需要电力?如果那样的话,煤球就没戏了。

他曾预想过煤球设备研究的艰难,可没曾预料到竟是如此困难,他在车官城一待就是五天,而这五天内,在熟悉机械制造的匠师协助下,他才摸索到了一些窍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意识到之前初雪改造的煤炉与其说是为了煤球存在,不如说是为了取暖安全存在——那只是一个简易的将所燃烧的炭的有毒气体集中在一起导向室外的装置。在此过程中,那个叫冯梓的中年匠师表现出了极其专业的能力,五日后终于制造成了一个简易的手动煤球设备,其实知道煤球的形状再推理煤球设备并不困难,之所以拖这么长时间是因为他们中的所有人都没有接触过煤球的生产,甚至一度走入煤球设备是以电为动力的误区。他们的先入为主给这研究过程造成了些许波折,这个问题的解决还得赖于冯梓自己的摸索研究——他利用楚翰给出的一块手工制作的以黄泥为材料的“煤球模型”为依据,借用了金属制造成型时的原理,制造出了一个利用有缝钢管的与煤球模型“相反”的模具,只是这玩意虽然研究出来,楚翰看的时候也觉得是这么回事,可事实呢?事实是这个模具完全没用!在此之前,楚翰已经想到了是将打碎的煤粉放到模具中,然后利用一定的动力压力使之成型再吐出来,可楚翰看着这个粗糙的钢管,心想这煤粉还没放进去呢,就全露出来了……这些人里从未有一个接触过煤球制造的,没想到这么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拖了五日初见曙光,可研制出来的竟然是个废品。

楚翰对冯梓说了这个问题后,冯梓也是一直沉默,本来他对于楚翰的交代便一知半解的,只是凭借着自己身为匠师的职责配合楚翰而已,楚翰看着冯梓面上的茫然之色,心中一阵叹息。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处处都受掣肘于小零件的使用。不过这几天唯一的收获便是他在摸索的过程中渐渐搞明白了煤球的制作原理,这东西没有想象中的困难,而最大的难点是在于零件。这是来车官城的第六日,虽然搞清楚了一些原本不明朗的问题,可实质性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而就是在这天,楚翰正在思虑如何弄个没有缝隙的钢管的时候,他的门客叶月来了,对他讲了邓芝一行人马上到达成都的消息。这个消息迫的他不得不暂时放下煤球设备的探索思路,他要赶在诸葛亮见耗子之前见一面耗子。在他临来车官城之前就下达了命令让人在邓芝一行人必来的路上守候着,一旦有了消息就来禀报,按自己放出探子的距离来算,耗子应该在下午或者傍晚的时候到达成都。这个推理让他心中松了口气,诸葛亮应该不会在晚上就立刻接见耗子的,最多会见见邓芝了解下东吴的形势以及长江口的战事。那么这便留给了他充足的时间。于是他将自己这些天研究煤球以及煤炉甚至煤球中掺杂的增强煤粉粘性的黄土的推理成果都交给了匠师冯梓,并告诉他一有了成果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