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初试身手 怅谈往事(1/4)
“南唐末年?”卓南雁扬眉道“那时当政的莫非就是那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后主李煜?”南宫修笑道:“正是这位风流帝王!这李后主写诗填词是个好手做皇帝却是个十足的糊涂蛋。其时南唐建都金陵他却作《念家山曲破》和《振金铃曲破》谐音便是‘家山破’和‘金陵破’真真是不祥之兆。我南宫世家祖上便是这南唐糊涂后主的臣子名讳南宫凌虚。先祖凌虚公非但武功精深更胸罗锦绣学究天人只可惜碰上李后主这混账主子一直没有用武之地只在礼部领了个闲职……”
南宫世家和那无极诸天阵名震江湖百余年却少有人知晓这武林第一世家的渊源。便连南宫馨有时问起南宫修也懒得细说。这时老人开口谈说往事登时屋内三人凝神静听。
“那时候天下大乱太祖赵匡胤崛起中原正横扫南汉等国。南唐偏安一隅岌岌可危。在这风雨飘摇之时李后主照旧不问政事不是听歌看舞便是跟一群和尚道士讲佛法、谈易经。凌虚公和几位有远见的大臣多次进谏劝他强兵备战这昏君只是不理。凌虚公深知不出数载南唐更会亡国不由闷闷不乐。
“偏在这当口这天柱山下一座古塔倒塌现出塔内一尊漆金的不腐肉身和半截古碑。那肉身也不知几百年了兀自眉目清晰肌肤饱满想来生前必是个得道高士。据说古塔倒塌之际金光纷浇瑞彩千层更有一只火凤飞腾冲霄……”
“火凤凰?”卓南雁听到这里终不住问了一句。
“正是!那火凤生得什么模样虽是谁也没有见过却越传越神。想必后来我南宫先祖造出一只内藏阵图的火凤凰也是由此而起。”南宫修淡然一笑又接着道“……那时古塔塌陷、神仙出世之说传得沸沸扬扬将潜山地界的官员惊动了见那古碑上的碑文虽已模糊难辨却仍依稀可见当中的四个大字‘九天司命’。这天柱山素为道教名山据传乃九天司命真君的道场便有好事之辈附会这不坏肉身便是九天司命真君得道前的真身。地方官大喜当下将此当作一大祥瑞层层上报到金陵国都!
“李后主那昏君对国家大事懒得搭理对这荒诞不经的祥瑞之说却十分上心举朝一片欢腾都说是千古未遇之盛事。便有佞臣迎合昏君之意要他效法唐朝于法门寺建地宫供养佛骨的典故在天柱山也给这九天司命真君建一座地宫供养!”
“供养佛骨?”南宫馨奇道“那是什么典故?”南宫修苦笑道:“传说法门寺下有一座建于汉代的地宫内中供养着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到唐代时唐高宗李治为了祈求国泰民安便开启地宫迎佛祖舍利入京瞻仰事后再将皇室和显贵所供奉的无数珍宝随舍利一同送归地宫。据说这等迎取佛骨的盛事三十年一回大唐一朝总共迎奉了七回!”
卓南雁沉吟道:“当年韩愈上《论佛骨表》苦谏唐宪宗却险些丢了性命为的便是这桩事了?”施屠龙的苍眉一皱叹道:“便是此事。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南宫修点了点头又道:“正是此理!但李后主那昏君却深觉这效法大唐迎奉佛骨之说甚妙。一来南唐自认承袭李唐的道统且自开国起便崇奉道教供奉九天司命真君那是理所当然;二来南唐自立国算起才三十来年却赶上宋太祖赵匡胤横扫天下国势飘摇若能每三十年迎奉神君真身以佑国祚绵长最好如大唐一般绵长到二百多年的国祚那是最好不过。
“昏君主意打定便亲选建造地宫之人其时凌虚公在礼部为官又兼学贯古今精晓易理这差事自然便落在了他的肩上。先祖凌虚公也看出南唐将灭不愿再留在朝中便心甘情愿地领了这份闲差。据说地宫不久便建好内藏李后主自宫中私贡的内帑和珠宝无数……”
“珠宝无数?”卓南雁忍不住苦笑道“怎地晚辈却只见到那座吞吐天地的雄奇神殿却没瞧见珠宝更无缘得见那神君的真身?”
“那是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