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梅山酒厂(2/4)
所以用“梅山”二字作为酒店的新名字,李远方认为可以考虑。
“咸亨”二字之所以出名,只因为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用过,但这毕竟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从历史沉积的角度讲,远不如梅山酒厂深厚。
如果把梅山酒厂给兑了过来,让那些常去咸亨的文人好好考察一下梅山酒厂的历史,再进行一下想象和发挥,写点文章宣传宣传,肯定能够提高这个品牌的历史地位,和酒厂连锁的酒店,当然就有牌可打了。
凭着咸亨目前在古城的地位,再加上梅山酒厂的历史,搞得好的话,很可能会造出一个新的名牌来。
有了这样的考虑,再加上即将兴建的土特产公司销售方面的事要和王梦遥的舅舅协商,李远方就要求周幸元过完年后回老家一趟,具体来落实这两件事。
造酒和经营酒方面的事情,李远方是不懂的,非周幸元回来不可。
而那个土特产公司,李远方只是做些总体规划之类的事,周幸元是实际的经营者,所以和人谈合作的时候,还是需要周幸元出马。
在李远方的计划中,初四到王梦遥外婆家去,就要求周幸元也初四一起去。
初四早晨,李远方从家里开车直接到梅山镇,周幸元初三晚上坐飞机回家,初四上午九点和李远方在梅山酒厂见面。
上午和中午跟酒厂谈收购的事,下午再一起到王梦遥外婆家去和王梦遥的舅舅谈。
初四早晨七点钟不到,李远方就从家里出发了,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正好九点以前到的梅山酒厂。
周幸元八点钟刚过就到了,梅山镇和王梦遥外婆家不是一个县,但靠着王梦遥外婆家,周幸元的老家则和梅山镇在同一个县,从他家到梅山镇,只有半个多小时的路。
和周幸元一起到酒厂的,还有两个他从古城带回来的作家。
李远方在电话中和周幸元协商这件事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和周幸元说过,周幸元觉得李远方的经营策略不错,就干脆把和他关系最好的两个作家也一起请了来。
如果收购酒厂的事情顺利,当时就让这两个作家开始调查梅山酒厂的历史,然后写点文章发表出来,正月十五的时候,借着举办新酒会的机会,把酒店的牌子给换掉,一下子就把酒店和酒厂一起打出去。
周幸元考虑得这样周全,李远方再一次觉得自己没有找错人。
两个作家以前和李远方只见过一次面,不算太熟,所以见到他们后就先寒暄了一番,说些一路辛苦之类的话来增进感情。
周幸元和酒厂的老板贺兆年早就在电话中商讨过了酒厂的转让问题,刚才提前来的时候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进行了一番讨论,按理说已经不再需要李远方再和贺兆年讨论更多的东西,但李远方这两天考虑后有些新的想法,所以还是多费了点时间。
周幸元和贺兆年商议的结果,是把这个酒厂的所有产权全都买下来,然后反聘贺兆年来负责酿酒。
但李远方觉得,自己收购这个酒厂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自己来生产花雕,最主要的,还是想通过这次收购将具有悠久历史的梅山酒中所沉淀的历史和文化好好发掘出来,然后成就一个自己设想中的文化产业。
表面上看来,这个以“梅山”为号的酒厂目前没有任何名气,但在数百年来,却一直是十里八乡的老百姓心目中的名牌,李远方自己的丈母娘李蓉出生的时候,王梦遥的外公就特地跑到梅山酒厂买了一坛花雕。
这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