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征战徐州 (上)(2/3)
李蟠和郭言回撤的过程中遇见了朱温,朱温得知这件事时候,立刻向朝廷报告,从这看出来,朱温还是很善于借势和注重表面工作的
。
朝廷听说了这件事,也觉得时溥干的不地道,对于时溥越来越不满,但是时溥却依旧采取和朱温不合作的态度,此后围剿秦宗权的战斗中,很少出现他的身影。
后来朱温继续上表,请求皇帝撤了时溥的剿匪职务——东南面讨贼兵马都统。这样做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在中原战场上朱温可以少一点钳制,更能自由的施展。另一方面朱温则是想着这一次激怒时溥,然后让时溥主动出兵,这样他再攻打时溥,在道义上就站住了跟脚。
而当时的朱温虽然很想打时溥,但是朱瑾和朱瑄两兄弟还没解决掉,而且秦宗权还有较强的势力,所以只能把时溥暂时拖着往后排。
到了光启三年(公元887年),淮南发生了兵乱,为了维护淮南的稳定,增强在哪里的影响力,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九月,朱温便命令朱珍和庞师古带兵五千进入淮南。
但是想要进入淮南,必须经过时溥的地盘,一向嫉恨朱温的时溥怎么会让朱珍顺顺利利到达淮南,于是在半路上了就截了下来。
朱珍、庞师古一看徐州兵来了,心里说实话都很高兴,一直想找机会教训他们一下,这一次自己送上来了。
而事实证明,徐州兵这一次的确是来找死的,结果没悬念的被朱珍杀的大败而回。但是很快时溥听到了消息,立刻带着他的主力数万人,将朱珍五千人包围了起来。(这有有没有一种打了小的,然后老的跳出来的感觉?)
但是有时候打仗并不是仅仅是人数的对比,不然的话,中国早就统一全球了。
朱珍屡出奇兵,数次大破徐州军,而且当时还有一员大将,名叫李唐宾(详见下文),他带兵从一侧掩杀,又打了徐州军一个措手不及。结果徐州兵丢下了三万具尸体后,灰溜溜的逃了回去。
这一战将时溥保持了十几年的信心和斗志都给打得差不多了,他急忙找朱瑄帮忙,想要联合一起干掉朱温。这一点我们上面已经说过了,朱瑄不想再和朱温开战,只是写了一封信劝解朱温和时溥和解,但是朱温此时在中原已经将秦宗权打得差不多了,消灭秦宗权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他准备把主力放到进攻徐州,争取一鼓作气拿下感化军。
所以他不但没有同意朱瑄和解的主张,而且还继续增派兵员加强朱珍对于感化军的攻势
。
不久朱珍攻下萧县(朱温长大的地方),在这里安营扎寨,准备把这里作为一个基地打持久战。而后朱珍让庞师古带兵进攻宿州城,宿州刺史一看不敌,立刻出城投降,随后朱温任命张绍光为宿州刺史。
过了年,时间来到了龙纪元年(公元889年),还没出正月,朱温就指示庞师古继续扩大战果,往纵深处发展。
而后庞师古一直打到泗州腹地,最终迫近徐州。此时的时溥有些着急了,不论怎么说都不能让庞师古直接打到徐州,最终在距离徐州八十里的一处,时溥率领两万人截住了庞师古,然后双方展开大战。
一开始,庞师古冲到阵前,单挑徐州大将,但是徐州将竟然无人能敌,这让汴州军士气大振,反观徐州军士气就有些低迷了。
而后双方展开肉搏,汴州军一个个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嗷嗷的冲上去了,而徐州军可谓是一触即溃,之前就被汴州军狠狠的教训了一顿,此时心里阴影还没有完全消失,可是现在嗷嗷的汴州军又来了。
这样的情况,可谓是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