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一箭三雕(2/3)
到了这一步,闵炳如倒是犯了犟,着魔了一样,他总认为事情不可能就这样成为死结。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在临海区的一份老区志里头找到了线索。
据区志记载,1954年俩村的确进行过勘界,虽然没有具体列出界线的坐标等,但却附了一张当时的勘界图,里面恰好有铜锣湾村和宝塔村之间的村界标识。
虽然是一个缩小版,而且很多细节都没有标出,但是地形和等高线之类都十分清晰,只要找到专业人员下到村里实地勘察,再从两村里找来几位德高望重的族头见证,事情很大机会能得到彻底解决,困扰临海区多年的俩村村斗隐患将不复存在。
闵炳如没想到事情会变得更复杂。
他兴冲冲带着相关资料去找当时尚未离任区委书记刘大同,将这一次突破性的进展告诉这位即将高升的领导,没想到换来的是兜头冷水,而且让自己骑到了老虎背上。
刘大同看了资料,眉头紧锁想了一阵,淡淡说了一句:“现在铜锣湾村和宝塔村之间的矛盾已经压制住了,老闵你就不要节外生枝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变数。”
这话说得云山雾罩,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算命先生的谶言。但一把手既然这么说了,闵炳如只好点头服从,出了书记办公室的大门还在琢磨其中含义,老半天不得要领。
直到当晚李海和宗何利请他吃饭,两位同僚酒桌上明劝暗说,或提示,或传达,闵炳如这才明白其中的玄机。
刘大同说的不要“节外生枝”里大有深意,就是让闵炳如将这一能解决村斗的线索封存起来,不要告诉任何人。
闵炳如乍听之下懵懵懂懂,能解决这一宗纠缠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岂不是功在百姓利在政府?为什么能解决的隐患不解决?
宗何利听了闵炳如的疑惑后哈哈大笑,这才点明其中奥妙:刘大同马上要上任滨海市副市长了,而继任者是李亚文。俩人势同水火,现在将这个关键的线索拿出来,岂不是给李亚文送了一份厚礼?
将这个隐患埋在这里,就等于在李亚文的身边安放了一颗定时炸弹,日后若出了群体性事件,李亚文下台,临海区的临川派系干部必定受到冲击,城关派则可再一次在临海区官场上占据主动。
再深入一重,李亚文是市委书记钱凡的人,而刘大同是市长赵奎的人。钱凡在滨海市是老同志,和年轻的赵奎搭档起来常常有些分歧,面和心不合。李亚文是钱凡提拔任用的,若临海区出了大事,李亚文黯然下台,钱凡多少都要担上用人不察的领导责任。
这么做,可谓一箭三雕!
宗何利一番点拨,拍着闵炳如的肩膀说:“老哥,你这二十多年官场是怎么混的,怎么连这点领导意图都看不出来?”
闵炳如顿感失落,自己这么多年,的确白混了,刘大同这点心思都看不出来,还糊里糊涂琢磨了半天,人家宗何利一点就破,难怪自己混得没他好。
见闵炳如不吭声,李海在一旁开导说:“既然现在李亚文还不知道区志里有解决两村地界争议的线索,那么你就当没看过那本区志。该干嘛干嘛去!将来真出了事,也与你无关。你不是想提个副处退休吗?刘书记说了,只要这次不把这区志里的线索拿出来,他一定保荐你退休前到区人大当个副主任,享受副处待遇荣休。”
副处和正科虽然是一级之别,但政治待遇可谓相去甚远,也是闵炳如在官场上追求的最后一点点奢望。
诚如宗何利所说,假如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