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小说网
繁体版

vip组队去港南市(2/3)

叶幸说,“东轩区长,书记的态度非常明确,接下来能不能争取到这一项目落在城南区,惠及城南区群众众多子弟,就看你的工作了。”

“书记、区长,我尽全力去争取这一项目,引进城南区来落户。”杨东轩说。

“其实,以我之见,引进这一项目是工作的第一阶段目标,跟港南实业集团这种发达地区龙头企业的接触、往来,对城南区经济建设的触动才是更重要的目标。”杨卓林说。

“书记高见。”叶幸说。

平秋市整体经济都处于落后状态,原因众多,最现实的困扰是地域因素。中部偏西地区,山地多,水资源、矿产、林业资源都缺乏,甚至农产品也没有特色。交通上,跟之前西部开发的也错位,没有国家投入,这里有的仅仅是国道。只有通往省城的国道,路况较好。周边的公路不缺,但多是弯道曲折、路况也是年年修补年年修,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善和升级。

省里曾多次提出提升交通网络的方案,之后都是拖着就过去了,没有足够财力和国家投入建设,交通改观仅是停留在口号上。

物产不足、地域偏远,这些限制了平秋市的发展,从二十多年前,平秋市便提出招商引资,并对引进来的商家给予诸多优惠,不求税收增长,只要将人脉做出来,人力用工上有突破,都是平秋市这边的目标。

相对而言,城南区因为有长途汽车站、火车站,使得香港街一片稍显繁华。也使得城南区在整个平秋市的经济状况相对要宽松,城南区领导们对经济的概念也要敏锐。

其实,不论是平秋市还是城南区,要说经济建设,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产出,香港街一片繁荣也是商贸推动。田盛市长到平秋市后,提出以国道线为经济带,以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为两个点,拉升经济的增长。又以开发小区、建造中高档小区为经济龙头,这几年,平秋市至少在经济数据上有较大改观,而受惠最明显的当然是城南区。

城南区有火车站,有交通优势,杨卓林一直想在招商引资上做出实质性的突破。目前,城南区有几个加工厂,但规模太小,不能为城南区产生实质性的收益。

港南市的港南实业集团这边的人都没什么了解,不过,既然是港南市的龙头企业,仅凭这一点,就不是平秋市谁可小看的。假如、假如双方接触到一定程度,港南实业集团肯在城南区建一个分厂,或寻求一个代理,哪怕加工一些什么,都意味着城南区真正地做了招商引资项目。这种突破性地进展,在城南区和平秋市意义深远,政治资源足可让杨卓林或叶幸改变如今的地位。

城南区对组队去港南市的工作很重视,要准备的材料不少,好在实际工作在春节前已经有了,主要将材料整理好,让对方看到材料时,能够对城南区有更直观的印象,从而看好城南区。

整理材料时,杨东轩特意咨询过周强华,内陆、行政战线与发达沿海城市、商业集团通行的材料肯定不一样,按照对方的做法,才能让对方容易接受。周强华见杨东轩想到这一点,赞了几句,说他做事细心,考虑周全。介绍了一个人给他,将整理的材料请对方审核,并在那个人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材料拿出来,组队还有一个人选问题要解决。

杨东轩自然是带队领导,他准备将文璐带走,叶幸对这有不同想法,城南区这边小组工作的推进要强化,特别是针对三所小学选址的工作当紧要做到工作还不少,文璐走后,领导力度就小了,推动不力,万一港南实业集团的考察紧随而至,会让城南区这边被动。

不过,组队不可能完全是清一色的男子,必须有女干部夹杂其中,处理一些问题才有更宽的余地。杨东轩本想将张诚智带着走,不过,他如今要处理的工作也多,离开城南区这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