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针尖对麦芒(3/6)
和装85毫米坦克炮的甲型相比,乙型最大改进除了安装105毫米加农炮外,还加厚了正面装甲。但它加厚的方式很奇特,采用了后世使用的BDD附加装甲。BDD附加装甲是一种简单却有效的新技术,外观看就是一个铁盒子,正面是30毫米表面渗碳硬化钢,里面是4层斜置的5毫米均质钢板,中间填满用胶水粘接的膨胀珍珠岩颗粒(真实的BDD填充应该是聚氨酯泡沫,当时技术有限,改了)。根据实验,穿甲弹在撞击BDD后,会发生偏转并分解最佳穿甲外形,对碎甲弹和破甲弹两种新式弹药也有很好的防护能力。原本31型坦克正面装甲就有80毫米,还是倾斜40度布置,实际防护高于110毫米。加装BDD附加装甲后,算上倾斜角度实际正面防护能力已经增强至220毫米,这个厚度别说苏军最新的57毫米反坦克炮,就算是36主战坦克的那门嗑药炮也咬不动。
最让大家满意的是,只增强正面的话,每辆坦克实际只增加两吨,国防军所有坦克和装甲车设计时都有充足余量,所以全都可以挂装。而且造价也非常低,即使是手工小厂,只要懂焊接就可以批量制造。随着苏军新式57毫米长身管加农炮出现在纳沃伊并对31型坦克造成威胁后,这种廉价的BDD附加装甲已经迅速投入量产。
新猎歼坦克到不稀奇,卓凡回国休假时就详细了解过性能,倒是这种新式战壕让他大开眼界。更新奇的时,部分已经挖好的战壕还被覆盖上薄薄的木板后又重新填土,看起来就像平地一样。这让他暗暗叫绝,且不说沉重的坦克碾压上去后会直接掉进去爬不上来,就算发现,己方一侧用集装箱加固的3米高松土堆也足以坑死进攻方。如果想强行填平,就会遭到集装箱土堆后的轻重火力的夹击。
正当他看得入神,暗想是谁发明这种办法时,一个声音从后响起来了。
“是卓凡吧?”
扭头看去,一位脸圆圆戴着眼镜,身着没有无衔军装的男子走了过来,热情的伸出手:“认识一下,我叫刘明诏,是的你四川老乡。”
“长官好。”
卓凡吓了一跳,没想到刚来就遇上这位传奇人物,连忙立正敬礼。“来,这里可以坐。”刘明诏没有架子,指着远处几块大石拉着他坐了下来,还主动聊起了大学的事情。虽然语气亲切,但卓凡可不敢放肆,因为这位的传说有很多。国防大学连任次数排第二的“班长”,留学德国期间参加欧战,代表德国国防军连战连捷,后来又参加了一次绝密行动,为国带回价值几十亿的工业资料和技术设备。回国后更是在所有军区带过兵,六次年度军演的蓝军指挥官,最后被调入总参谋部任作战部部长,连怛罗斯计划都是由他率领参谋团详细推演而出。虽不如龙云、白崇禧等将军声名在外,但十几年来几乎每项军事改革和军事计划都有他的身影。
反倒是刘明诏不觉得自己有多大名气,和龙云等人相比,他出任第二军军长后还没真正参加过实战,所以掉过头来询问起哈萨克斯坦和克孜勒奥尔达两次战役的详细进程。聊完后,刘明诏才收起笔记本,将钢笔插在胸袋里,推推眼镜:“对苏军的反击怎么看?”
不知道是因为刘明诏没架子,还是聊得投机,卓凡渐渐也放松下来:“这个不好说,从情况看还是有些棘手。塔什干被拖住的兵力太多,所以从时机来看很不错。阿克德姆山高地又是巴甫洛夫斯克和卡拉干达之间的唯一高地,森林茂密,山体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