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小说网
繁体版

第667章 航空报告(2/3)

0公里),最大载弹3000公斤、带1吨炸弹航程1200公里、弹仓要求可同时挂2枚1200公斤大型炸弹、要求可以挂副油箱,至少4门自卫机枪等等。

别的不说,光是那个广州直飞纳土纳的要求,就让很多小公司彻底绝望,最终进入第二轮只剩流星和空客两家。前者空军给予的编号是轰5、但这个轰5从照片看外形居然极像大名鼎鼎的JU88,不过航程要大些,应该是结构和防护性上有所牺牲。采用流星公司自己的风冷彗星900发动机,单台可达到960马力,最大平飞速度430公里,最大载弹量2900公斤。

空客的双野马研制成功后,王助领衔的流星公司也开始研究类似的双层结构风冷活塞发动机,经数年努力终于拿出技术相当的彗星发动机,不仅也使用了机械增压和双火花塞等技术,而且还研制出紧急时刻可直接向缸内喷射甲烷的技术。最关键的是,公司严格按照杨秋要求,在创新的同时确保了发动机接口和双野马同型号能通用,甚至部分零件都能互换。

这是个巨大进步!意味着两家厂虽然竞争厉害,发动机上各自都有诀窍,但却都已经将标准化理念刻到研发和生产的每个环节。

空客公司的编号是轰6,相比国内资格最老的流星公司,这家杨秋特意用大量图纸和技术拔高催化起来的公司不仅终于研制成功双野马发动机,在单翼金属大飞机上技术雄厚,KC-1更已经成为世界名牌。杨秋原以为他们会拿出类似美国B-18的轰炸机,因为B-18就是由DC-2改进来的,而DC-2就是现在的KC-1。可看到照片他却有些傻眼,因为周厚坤拿出来的轰炸机外形居然和平行世界中的法国“里奥雷和奥利维埃LeO451”轰炸机极为相似,首次在国内飞机上使用了H型升力双垂尾设计。

因为1200马力发动机还在试车,所以轰6同样采用960马力的双野马2型发动机,最大速度不如轰5只有400公里,但航程上因为H型升力双垂尾增加到2500公里,最大载弹2800公斤。而且流星公司一样,也在设计之初就为将来安装更大发动机留下空间。

“从第一轮实验看,航程基本达到要求,唯载重和速度上略有不足。但流星和空客的1200马力发动机都开始试车,最快明年年底就能投产,那时性能会改善很多。至于4发重轰炸机上此次拿出的型号都不是很理想,考虑到技术不足我们商量准备我们准备将4发重轰炸机的招标延后几年。”余磊是空军参谋长,以他名字命名的“余磊转弯”让他留名千史。他也是国内首位轰炸机飞行员,瑞尼韦尔战役中就是他率领部队拉开狙击战序幕。经过战后这么多年的潜心研究,又经过阿富汗的考验,他已经是国内制空论和轰炸学的领军人物,被誉为空军轰炸之父。

但这位轰炸之父兴致高昂介绍新飞机时,却没发现杨秋面色古怪。德法气动外形、美国发动机、中国设计师内构乱成一锅粥了,也不知道将来中国航空业会走出条什么样的路。

有“多国版”轰炸机在前面垫底,朱斌侯介绍海空战斗机后,杨秋已经不惊讶了,即使入围的两款外形是那么熟悉。

第一款是雷神公司以山海经中“化蛇”命名的单发战斗机,技术性能和数据与大名鼎鼎的英国飓风类似,采用800马力汉阳产12缸昆仑水冷发动机,安装有4挺12.7毫米航空机枪,最高平飞速度达到450公里,航程800公里。

第二款来自流星公司,同样用神话中的“厉风”命名,而它的数据除了4挺机枪换成12.7毫米外,其余和早期960马力的日本零式A6M1战斗机差不多。

飓风和零战。

杨秋捏捏鼻尖,前者还不错,虽然算不上最好但却是二战中可维护性最好,也是新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