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各打各的(2/3)
率先冲入树林的两位掷弹兵先行动起来,掷弹手飞速用脚踩住掷弹筒脚板,拉开击发杆,同时装弹手也从弹药包里掏出了配套研制的高爆破片榴弹。
正在和德国商谈技术转让的掷弹筒是后世的大正十年早期型号,射程只有170米。但国防军自用型号仿造与修改后的后世日本八九式,口径50毫米,全长413毫米,瓦状脚板改成了简单易造的三角型。由于迫击炮装备后军队采购的几万老式黑火药发射药包还没用完,本着节约原则,刚刚通过进口原材料弄出的硝化纤维发射药药包最近才配发重点部队,这样一来掷弹筒反而成为了第一批使用新式发射药的装备,这样就不必更改筒长,继续维持260毫米,加上筒内刻有四道膛线,这样就能确保在使用自产高爆破片榴弹时最大射程达到700米,实际射程500米。
每个弹药包都携带有4枚榴弹,为了多带弹药,装弹手和掷弹手不配手榴弹,这样就可以每人携带八枚,一般为增加携弹量班里的其它士兵也会帮着多带几个弹药包备用。
简易轻便且能快速部署的掷弹筒救了侦察兵们一命,装弹手装好榴弹后掷弹手迅速摇动手柄调解对应长度,并通过瞄准线大致瞄准后拉下了击发机的皮带。
高爆榴弹落在了骑兵前方,还没等这些被骑兵弄明白对方怎么会带大炮时,第二枚榴弹已经落下。填装TNT的榴弹杀伤半径达到了五米,呼啸的破片很快就将跑在最前面的战马撂倒,由于没想到十几个人出门居然就带大炮支援,北洋骑兵明显有些发懵,就是这个延迟,使得侦察班全体退入了树林里。
等到机枪手架好轻机枪后,骑兵们开始倒霉,轻机枪因为速度和弹药问题不可能单独封锁骑兵,但配合一具每分钟25发的掷弹筒完全是两码事了,短短几分钟对面已经倒下了七八具骑兵尸体,眼看对方躲在树林里又有“大炮”支援,北洋骑兵小队只能悻悻丢下尸体快速撤离。
班长一边让人打扫战场,同时立刻派人去电报班所在处联络指挥部告知这里的情况。
步兵回跑、骑兵传递再到电报接通,辗转一个小时后这个消息才转递到前线指挥所,与后世比堪称龟速的消息传递在这个年代已经算神速,等侦察情报被迅速递交到岳鹏手中时,他和吴兆麟等人都狠狠拧起了眉毛。
北上洛水直扑潼关!
这个战术转移不禁让整个北线指挥所都暗暗赞叹北洋第八师的刁毒眼光,潼关北临黄河,南踞山腰,地势险要不比武胜关差,四周更是资源丰沛拥有长期驻扎的便利条件,之前北洋在潼关只保留了三个营的毅军,以正在向那里推进的12旅和18山地旅的作战能力看,对付不到三千毅军简直易如反掌,但北洋八师这招后局势一下子微妙起来。
秦章书这段时间对北洋第八师打的顺风顺水,吃掉了足足两个团,但即使那样依然保有近八千人、7门75毫米日造山炮的实力,配合毅军短期内可以在潼关云集起超过一万支枪。
反观12和18旅,因为从广元入陕山高路险,所以第四师只带了12门马驮70毫米步兵炮,山地师根本就是轻装部队,只配发了迫击炮和掷弹筒,就算他们是第一批拿到新式发射药的部队,但迫击炮依然无法和野炮对轰,所以潼关肯定有场生死大战。
“北洋八师师长是吴佩孚。”吴兆麟点上烟,皱眉道:“秀才不当兵,当兵杀千人!这个吴秀才还真是一眼看穿了我们最弱的地方,不过他这招太险了!八师北上后偃师和洛阳就一个29混成旅,他就不怕我们不管不顾吃掉29混成旅直插郑州断了第一军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