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小说网
繁体版

外资对我国企业兼并控制情况的资料4(3/7)

非原管理层需要换班)。谈判的焦点是控股权。实际上,收购基金的经营方式是通过对企业的资本运作赚钱,带有很强的投机性。他们最看中的是套利空间,对企业的“改制重组”只是副产品。

从企业角度看,接受并购资金苛刻的条件而获得迫切需要的资金,意味着用企业的产权换取未来的收益,是甘冒失去企业掌控权的风险,博取企业的发展空间。所以要冒这样的风险,根本原因还是国内的融资环境或资本市场,没能满足企业成长对资金的迫切需求。于是发达国家雄厚的资本实力,成为吞噬各后进国家企业和财富的无往不利的武器。

外资并购公司凭借强大资金实力,瞄准行业排头兵,力图获得行业垄断地位,并力图获得对企业的独资经营的权力。国际基金收购中国企业,本质上是为跨国产业资本入主中国打前站。国际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财力雄厚,没有默契是不可能的。

对中国实业界而言,国际私募基金正向我们步步逼近。其投资目标不是“帮助中国企业改善治理结构”而是榨取中国财富,客观效果也非田园牧歌式的“秃鹰效应”,而是帮助外国资本控制中国产业的前锋。

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今天,中国企业将控制权出让的现象是反常的。一部分可以担当国家利益的重任的龙头品牌、核心品牌很多已经沦陷外资之手,值得关注和深思。应该警惕,我们一旦做出的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换回损失将是极其艰难的。尤其是面对高盛等这些老谋深算的国际巨头,我们甚至付出数倍的代价也难以作到。千万不要做错了再吃后悔药。

典型案例:

南孚案:1999年由地方政府主导对南孚改制引资,经过几次交易,2002年以摩根士丹利为首的国际基金对南孚实现控股。原希望引进外资帮助上市未实现,2003年,外国基金将所持股份转让给南孚的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南孚虽保留品牌,但已失去自主发展的能力。

深发展:2004年4月,被深圳市政府转售于新桥资本,为国际基金控制的中国商业银行第一例。2005年9月,GE金融进入深发展股东行列,成为接盘新桥、控股深发展的有利人选。

阿里巴巴:2005年8月,其大股东日本软银将所持阿里巴巴40股权以10亿美元转让给雅虎,套现离场。

现国际私募基金已对中国的许多产业形成了围攻之势。

工程机械:凯雷入股行业龙头徐工;

食品业:高盛、鼎晖已进驻双汇和雨润食品(行业第一、第二);

水泥业:IFC与摩根士丹利共同向龙头企业海螺水泥注资2亿元人民币;

银行业:德州太平洋下的新桥收购深发展;

担保业:凯雷向中科智担保集团(中国最大民营担保机构)投资2500万美元;

欧洲私人资本PAG已杠杆收购号称国内最大的婴儿用品公司——好孩子;

对房地产投资:至2007年2月,来自摩根士丹利房地产基金、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美林国际、美国私募基金华平集团等,对国内房地产业的投资已达到了42亿元人民币。我国关于限制外资并购房地产的许多政策与条令未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主要并购资本情况

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

全球第一大投资银行、证券公司。成立于1935年。总资产7754亿美元。在全球30个国家设有600多个办事处,5万多员工。

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是:企业融资(股票或债券)、并购顾问、股票和债券交易、房地产金融、直接投资及资产管理。2004年世界投资银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