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对我国企业兼并控制情况的资料2(4/13)
杭州橡胶集团浙江合资59.3
安徽佳通轮胎安徽外资55.9
山东成山集团山东私营52.0
上海轮胎橡胶上海港澳台47.2
双星集团山东国有45.8
三角集团山东有限38.9
山东玲珑橡胶公司山东有限32.1
青岛黄海橡胶集团山东国有31.2
风神轮胎河南股份28.0
贵州轮胎公司贵州股份23.4
感光材料:
柯达和乐凯
乐凯创业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中国感光材料支柱企业之一。1999年,乐凯胶片集团彩色胶卷的销售额处于上升状态,市场占有率达25%,利税总额8930万元。产品一度打入72个国家和地区。
1994年,美国柯达进入中国。1998年,柯达(中国)在上海注册,注册资本3.85亿美元。为了对付当时已有48%份额的富士通公司,柯达向中国政府提出“全行业收购计划”,达成“98协议
”:柯达向中方支付资产转让和经济补偿费3.75亿美元,“整合”中国感光行业;承诺投资12亿美元与中国7家感光企业中的6家进行合资合作(乐凯除外)。规定“除乐凯外,厦门福达、汕头公元、
无锡阿尔梅与柯达合资,上海、天津、辽阳3家企业在合资公司3年基建期内不与其他任何外商合资”;从此,乐凯陷入孤掌难鸣的境地。
根据该协议,我国感光材料行业没有引进新的竞争者,柯达拥有对全行业控制的权利,但至今没有履行任何承诺,未按约定向中国转让任何技术,却封锁了其它外国技术的引进,使中国的感光
业错过了最佳发展时机。
2003年10月,乐凯最终与柯达合资。柯达以1亿美元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上市公司乐凯胶片20的股份。合资合同规定:保持“乐凯”品牌;柯达在市场上不再吸纳新股,如果乐凯稀释股权,柯达的
股权将少于25。2004年5月,国家质监局将乐凯剔出“中国名牌”候选名单。
从此,中国的7家感光企业全部进入柯达阵营,柯达如愿拿走了主要的7家中国感光企业的优良资产。目前柯达已占领中国胶卷市场50以上,成功压过了富士。2003年调查,柯达在感光材料出
现利用市场优势地位限制竞争的苗头。乐凯的市场份额降至15左右,主要市场在非沿海地区的中小城市。2005年,乐凯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0以上。销售额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众感光市场向
数码领域转型。
一位营销专家说:“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是决定因素……市场份额越大,影响力就越强。当一个品牌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半以上份额时,它便占据了主导地位,以至于使竞争对手赶超它是几乎不
可能的”。卖一个或几个企业,其影响还不至于让刻骨铭心,而“卖”掉整个行业才是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无法弥补的过失。
机械装备行业:
地方在加快所属国企的改制工作,正在大力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收购国企产权。其中一些对国防建设意义重大的企业,面临被外国公司吞并的前景。
轴承:
据中国轴协统计,至2005年底,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境内已建立24家合资、独资轴承成品生产企业,总投资约4-5亿美元,初步形成8-9亿套轴承生产能力,跨国公司在中国设厂,利用中国低工
资成本,对本土企业构成日益增大的压力。我国轴承工业的自主地位面临严重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