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对我国企业兼并控制情况的资料2(2/13)
。
此外,蒂森克虏伯与邯钢,韩国现代与太钢,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与安阳钢铁也有接触。目前除韩国现代与太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外,其他外资尚未有新的进展。
2005年,米塔尔以6.47亿元收购了华菱管线36.67%的非流通股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05年,阿塞洛米塔尔谈判收购我包钢49股权。包钢下属白云鄂博是中国最重要的稀土和复合矿基地,稀土金属占全国一半。中钢协上书坚决反对该外资公司对包钢和对国内若干钢铁企业的
参股、并购,防止形成垄断。2007年1月,阿塞洛米塔尔与宝钢的谈判终止,这给宝钢的下一步动作留下了空间。
2006年2月,阿塞洛与莱钢集团签署协议,拟溢价购买莱钢38.41%股权,与莱钢集团并列成为莱钢第一大股东。此方案被国家发改委否定,后莱钢和济南钢铁合并为山东钢铁集团。
目前中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但庞大的产能分散在4000多家企业。2005年,钢产量500万吨以上的只有18家,前三位宝钢、鞍钢和武钢的钢产量共4768万吨,是阿塞洛米塔尔的1/3。鞍钢和本钢
、济钢和莱钢的联合,宝钢集团从米塔尔手中争回八一钢厂,说明国内钢铁行业已有警觉。但A股市场实现全流通后,外资可能从二级市场买进股票,从而达到实际控制钢铁企业的目的。在国际钢
铁行业巨头不断联合之后,如果国内钢铁行业集中度仍不提高,仍然难以抵挡外资的迂回并购。业界建议加速钢铁行业的内部重组。
阿塞洛米塔尔两大巨头合并,引起各国的重视和反应,以应对未来的寡头竞争局面。俄罗斯拟整合国内资源打造一个钢铁巨头;日本新日铁加快了与住友金属和神户钢铁的防御性联合重组,日
本政府在研究修改《反垄断法》,不排除最终整合为一家产能1亿吨的钢铁企业的可能;世界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日本新日铁和韩国浦项也正在酝酿更紧密的合作计划。巴西几家大型钢铁企业也正在
加紧磋商联合重组事宜。
凯雷并购江都钢管:江都诚德钢管股份有限公司,资产10亿元。原名江都县钢管一厂,成立于1988年,后改制为私营企业,下属子公司扬州诚德,生产大口径无缝钢管。2007年初,美国凯雷基
金以49%的股权比例参股扬州诚德成为该公司最大的外资股东。江都市政府对此并购案大力支持。
这一并购案说明,私募资本在华并购战略,不再仅仅锁定行业排头兵或知名本土品牌,取而代之的是行业内排名稍kao后的企业,并且不再强调控股权。凯雷看重的是江都钢管在钢管细分市场的
领先地位。海外资本的中国淘金热,实际上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化工业
2003年,中国化工市场总量达9702亿元,接近国内GDP总量的10,为中国第一大产业。
国内化工产品供不应求。如乙烯需求量1500万吨,而国内产量为611万吨,合成树脂进口1907.3万吨,占国内消费55.9;合成橡胶进口100.6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45.7;苯乙烯进口266.1万
吨,占国内消费的73.9。国产磷肥只满足需求的70,染料品种数只满足纺织需求的50,农药品种数只满足需求的65,子午线轮胎仅满足需求的37。而许多精细化工品,国内甚至无法生产。同
时,韩、日、新加坡、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