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投资未来的决定(2/3)
这边且不提罗森博格正兴冲冲地赶来巴黎,那边鲍勃与顾辰也是相见甚欢。虽然鲍勃是制片人不假,但他并不是那种财团所属的投资人,除了关心投资回报之外就没啥兴趣的电影制片人。鲍勃韦恩斯坦首先是一名电影人,然后才是一名电影制片人。因此韦恩斯坦兄弟旗下的两家公司所发行的电影都有点剑走偏锋,绝对不是派拉蒙这种大公司所选择的“安全牌”。
顾辰最欣赏的导演便是由韦恩斯坦兄弟一手发掘并捧红的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洛,如果当年不是韦恩斯坦兄弟冒着风向让昆汀执导了《低俗小说》,只怕全球影史就要少了一位天才级的导演了。韦恩斯坦兄弟对于昆汀的纵容恐怕也是一般电影公司所少见的,不仅昆汀自编自导,甚至还将最重要的“选角权”和“剪辑权”交了出去。因此与不少导演嫉妒地说,昆汀是整个好莱坞唯一一个享受“导演中心制”的导演。
因为当年派拉蒙触发了“好莱坞反托拉斯案”,导致当时所有的大制片厂制(即制片发行一体化)的电影公司都差点破产,而趁着这个时机,华尔街财团纷纷进军好莱坞,导致了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制”的破产,同时也代表着“导演中心制”的结束。财团控制的制片公司为了保证母公司的投资回报,自然要对导演的工作指手画脚,因此也让导演们哀叹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结束。
制片公司不仅派驻选角指导和剪辑师来将导演手中最重要的“选角权”和“剪辑权”分了出去,甚至还安排专业的编剧将导演“编故事”的权力也分走了。因此最终导演就沦为好莱坞制片工厂上的一个流水线工人,有你也可以,没你也可以。
但昆汀却是例外,他完全就是那种旧式导演,他的权力甚至超过了诺兰。不过顾辰虽然欣赏昆汀,但是绝对不想和他合作。因为诺兰这种级别的导演就已经完全压制了演员的风采,到了昆汀那,演员完全是陪衬了,很多影迷能记住昆汀的作品,但是几乎完全想不起是谁演的。所以演员碰上昆汀,其实算是一种倒霉。
顾辰和鲍勃聊得最多的是昆汀的《杀死比尔》系列电影,这部电影是一部向亚洲电影致敬的作品。在这部电影中不仅可以看到对东瀛导演大岛渚的戏仿,更有对华夏电影老前辈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作品的致敬。由于这部电影对东方电影风格把握的十分到位,因此不仅在西方取得了高票房,在东方电影圈也引发讨论,被无数新晋导演奉为神作。
顾辰对于这部作品的推崇,自然让鲍勃很受用。毕竟当年两兄弟力排众议将昆汀捧上神座也是费了多少心神的,成了自然成就两兄弟“伯乐”的名声,败了只怕就会成为好莱坞几年的笑话。幸亏昆汀不仅成功了,而且还让无数电影人为他折腰。鲍勃也知道顾辰的身份,或许在好莱坞他只是演员,但是在东方,这个人却还拥有自己的电影公司。
顾辰留在东方的编剧公司虽然走的是纯爱电影路线,但是这种调调在华夏、东瀛和高丽却颇有市场,不少电影人都将顾辰所投资的地平线影业视为自己更上一层楼的最佳阶梯。能让另外一家电影公司的老板对自己的导演欣赏,鲍勃韦恩斯坦的虚荣心是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两个人聊了许久之后,便愉快地结束了谈话。大家都是生意人,自然晓得现在不是签订任何合约的时候,专业的事情应该让专业的人去做。
等弗兰克罗森博格赶到巴黎之后,创新艺术家与米拉麦克斯的谈判也正是开始了。作为一家全球化的经纪公司,创新艺术家在巴黎自然有自己的办事处。为了不泄露机密,双方便完全吃住在一起,为演出合约开始了锱铢必较的谈判。顾辰倒是不着急合约的问题,就算和米拉麦克斯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