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丹诗为方(1/2)
256、丹诗为方
“炊烟徒升三百尺,缸中已无粒谷存。”
“五千步外烽火传,不见诸侯来相间。”
“此世鬼魅尽快活,年复一夕不见光。”
“心藏乱世淤泥中,何时能够赏白莲。”
白莲姑娘站在殿上,眉目流转,咏诗叹息。
这诗句,便是题目,参加丹艺文会的诸人,则必须在这诗句中得出隐藏的丹方。
谁也不知道,这短短的四句诗里,隐藏着多少中奇药,法材,甚至可能还藏有着专门的炼丹手法,如果没有参悟透彻,那么便不可能炼出正确的丹药,甚至连丹药都不能够成形。
这种形式的比较历史悠远,是丹道当中的一大乐趣所在。往往品级越高的丹药,需要表达出的信息也就越多,这诗词看起来也就越长。
当然在这白莲花船上,大多数都仅是觉灵境的炼丹大师,独有两位是元灵境的炼丹大师,这不包含暗藏修为,蛰伏起来的陈觉民。
可不论是谁,境界高低,在炼丹造诣上,也都仅是炼丹大师的水平,最高也只能够炼制出中品法丹,所以这命题的亦只是枚中品法丹,诗词不算太长。
“这首诗名为《想莲说》,是小女子所作为题,诸位公子要炼制的丹药,便名为白莲丹。”白莲姑娘说道。
殿内众人听了此诗后,也都纷纷陷入了沉凝,在思考这诗中所隐藏的信息。
要知道丹道中人所作的这种诗,都个特殊的名称,被唤作“丹诗”。
每一首的丹诗,因为里面都包含着丹方,可谓是价值奇高。因为每一个炼丹师,对于丹方都是极为珍重的,往往敝帚自珍,视为性命。一些流传在外的普通丹药还好,如是特殊的丹方,更是不可泄露。
可不得不令人感叹,在这样的丹道中,却会出现“丹诗”这种跨跃时空,跨跃距离的交流手段。
因为这丹诗懂的人才懂,不懂的人必是不懂,想要参悟出丹方,需要的悟性可想而知。不少名留青史,闻名四方的丹道大师,丹道宗师,甚至是至高无上的丹道天师都有留下各自的“丹诗”留给后来人参悟。
这些丹诗就相当于是传承了,谁能够破解参悟其中的信息,就能够获得这些传承。
其中为广为人知,也是最为神秘的,那便是历史三大丹道天师,留下来的三篇天师歌了。
这些且不去谈它,暂时按下不表。
只见楼船上的侍女们,在诸位丹师沉凝思考之际,就一个个上前撤掉了案桌,竟换上了一个个是丹炉。
足足百人百炉,设于内殿,光是这时便可真正的想象到这内殿之大,楼船之大了。
陈觉民在也思考当中,不过他思考的更为全面,在心中想到∶“这丹诗,亦是极为考验作诗之人的才华和炼丹造诣。而此诗当中,透露着一股忧国忧民,感怀愁绪的气息,可见这白莲姑娘,不止是出淤泥而不染,更是心怀百姓疾苦。”
“想必这白莲姑娘,也是出身贫寒的一位女子。同时这白莲丹,虽是白莲姑娘特意准备的丹方,可终究只是中品法丹,不难参悟出。”
“而且这中品法丹,主要抓住了丹诗当中的几位主药,还有特殊的法材,那么替换掉一些寻常的配药,那也无大碍,所以更为容易一些。”
想到了这里,陈觉民的脑海当中,已是有了一些头绪了。
不禁冷撇了许印一眼,只见他还在抓耳挠腮的思考着,冷笑一声,便扭过头来。许印听了,也是横看他一眼,目露凶光。
但许印也不是毫无用处的废材,倒有一些手段,片刻后眼前一亮,竟有了些想法。
这时白莲姑娘轻声出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