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19/38)
沪城的稳定发展,才是他最看重的。
作为一名智慧的政治家,王崇很懂权力的潜移默化。
如果因为眼前利益而放弃原则,很容易导致错误决策和失控。
他不会因为霍启煊的投资承诺就轻易放弃谨慎态度。
相反还要提出分期投资、中期评估等方案,以确保投资按计划推进。
在新旧世纪交替的关键时期,改开的主基调是“稳中求进”。
在这个时期,稳定压倒一切。
任何操之过急的举措,都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危机。
王崇会谨慎对待霍启煊的承诺,并非不相信对方。
相反,他欣赏霍启煊的大手笔和魄力。
只是作为沪城掌舵人,他必须审时度势,稳扎稳打,始终保持清醒和理性的头脑。
这才是沪城乃至整个桦夏改开进程中最需要的品质。
另外,王崇除了要谨慎对待霍启煊的投资承诺,也要考虑到霍启煊的大手笔投资对沪城原有经济布局可能带来的影响。
具体来说,霍启煊的出现和承诺,需要沪城政府重新考量原定的外资引入规划。
原本,沪城铈政府希望通过引入更多外资,来填补本地资金不足的局面。
各部门都制定了大力引外资的目标和措施。
但是,霍启煊这头巨鲸的加入,必将大幅改变这一局面。
按照霍启煊的投资规模,沪城的资金缺口基本可以被填平。
这意味着,原定的外资引入目标可能需要下调。
沪城政府需要重新评估哪些外资项目可以暂缓或取消,哪些还需要继续引进。
比如,与霍启煊投资领域重复的外资项目,是否可以取消或调整?
一些后续效应不明朗的外资项目,是否也需要更审慎对待?
这需要各部门进行认真研究。
根据霍启煊投资带来的变化,重新审视原定的外资引入规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当然,外资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样重要。
所以在砍减外资项目时,也需要慎重考虑引进的外资是否代表着世界一流的管理或技术。
如果是那种可以带来全新经验和知识的外资,即使资金量不大,也需要慎重考虑,不能简单砍掉。
管理才是关键。资金只是手段。
沪城在吸收外资时,还需要着眼于学会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如果某外资企业在智能制造、数字化运营等方面代表世界一流水平,即使投资额不大,也应该优先保留,以汲取其管理精华。
相反,如果某外资项目只是纯粹的资本输入,没有带来进步的管理方式,则可以优先考虑调减或取消.
资金可以从霍启煊这里获得。
但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能,还需要从世界一流企业那里学习。
因此在砍减外资项目时,沪城政府不能简单以资金量作为唯一标准,更需要审视每个项目在管理和技术进步方面的潜在贡献。
这需要评估的视角更全面和长远,既看重资金,也看重管理。
在具体的操作上,各相关部门需要充分研究沪城现有外资项目的性质、意义和重要程度,分类进行保留、调减或取消的评估和定级。
同时,还需要与霍启煊的投资项目进行对比研判,考量二者的互补性、替代性等关系,找出最优的资源配置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