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13/32)
因为他发现自己做的东西,和国外差得太远。
十三年如一日的苦行僧研发式生活,最后搞出来的东西一文不值,完全没法跟国外比,这对刘传志的信心打击是非常大的。
种种心理因素加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才会让他们这群改开后的第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家在新时代来临后,步步落后。
他们除了资历老点之外,已经完全跟不上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了。
连想是这样,四统集团也是这样,竞争不过樱花国。
燕大钫正集团最后更是走上歪路,不潜心研发,搞得一身铜臭味。
集团内部的高管还涉嫌违反证券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集团内斗,业务不精,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最后落了一个破产清算的结局,一手好牌打得无比稀烂。
在场的泰山浍成员中,唯一跟得上时代的只有复煋的郭光昌、横掂集团的徐文容,他们都搞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产品。
横掂集团搞的是文旅,属于特色产业,全国仅此一家。
复煋在生物医药上更是有突破性进展,推出了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大获成功的同时,也没有停止对生物医药技术的研发,牢牢占据着生物医药核心专利的上游,不被时代淘汰。
看看,唯一没有被淘汰的两家,都是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反观其他几家,玩的都是西方国家玩剩下的资本运作和营销手段,前期来钱很快,后期被淘汰也是理所当然。
石玉柱安静听完霍启煊的话,长叹口气:
“霍公子说得是,核心技术才是一切,没有这个东西,公司做得再大,崩塌也就是一夜之间的事。”
“石总能有这个认识就好。”霍启煊很满意石玉柱的态度。
石玉柱思索了一番,看着霍启煊问道:
“霍公子,你刚才说可以为我提供研发资金,我要多少,你就给我投多少,这是真的吗?”
石玉柱不太确定霍启煊是开玩笑还是认真的。
因为这话听起来有点不靠谱!
可他心里又希冀对方是认真的。
霍启煊喝了杯茶,笑道:
“当然是真的,这种话我从来不开玩笑。”
顿了顿,他又强调道:
“但是,我的话有个前提:科研用途。也就是说,我投的钱,只能拿去做科研,这其中也包括科研人员的福利发放和薪资待遇,禁止拿去做其他事。”
这帮人就喜欢来钱快的事。
什么资本运作,市场营销,广告宣传,亦或是房地产,投资保险啥的,什么东西来钱快,他们就把钱投在哪里。
霍启煊可不是什么大冤种,不会允许别人拿着他的钱去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这些钱,只能用来搞科研!
搞资本运作,金融操盘,市场营销什么的,他们太嫩了,压根玩不过欧美,因为规则和标准都是人家的,你怎么玩?
金融投资方面,GDG和未来资本会搞定,不需要别人再去瞎搞。
霍启煊看着石玉柱,又再次强调:
“石总,我丑话说在前头,我的钱,禁止拿去搞投资理财、市场营销、广告宣传,房地产什么的。”
“哪怕有的项目很赚钱,也禁止使用这笔研发资金,那些来钱快的项目,后遗症同样很大,我不碰这个。”
“就算想搞来钱快的项目,也要去国外搞,不要在国内搞,但你们走不出国门,所以这些事我会去做,你就专心搞研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