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都梁城里(2/3)
谭小苦说:“小姐要问什么?”
蒋钰莹微笑着问道:“请照实告诉一下,你刚才为什么那样看我呢?”
谭小苦脑子“嗡”的一声懵了,暗道:她要兴师问罪了,这如何是好?情急中他干脆豁出去了:“小姐对不起,我刚才看你实在是情不自禁——你太美了,我以为你是天上掉下来的仙女......
对不起,我真的没有别的意思。”谭小苦说完,垂下头可怜巴巴地玩着衣角,等候蒋钰莹的发落......
等了很久,见没有动静,他抬起头,却看蒋钰莹红了脸......“小姐,你不怪我?”
“小苦,你过奖了,我知道自己一点也不漂亮......其实,你们乡下的女孩有很多漂亮的,只不过她们衣服穿得旧,又长年累月晒太阳......”
谭小苦见蒋钰莹不责怪他,胆子更大了:“她们就是穿了新衣、不晒太阳,一眼也能认出是乡下人。我看你怎么看都不像是凡间的。”
蒋钰莹道:“我也看你怎么看都不是凡间的,才见第一面一张嘴竟这样会哄人——难怪听说铜宝山没鸟了,原来都是被你从树上哄了下来。”说着,就用扇子掩着嘴笑。
谭小苦看那扇子时,见上面书写的是一首小令,道是——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
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谭小苦问道:“这是你写的?”
蒋钰莹说:“我哪有这般才情,是李清照写的,你知道谁是李清照吗?”
谭小苦说:“我知道这首《点绛唇》是李清照的词,我问这字是不是你写的。”
蒋钰莹吃惊地看着谭小苦:“你知道这是李清照的《点绛唇》?”
谭小苦说:“略知一二,李清照乃宋朝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亲李格非博通经史,能诗善文,很受苏轼赏识。母亲也工词翰,善文章。李清照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擅长于词、亦工于诗文,通晓音律,能书善画,是史上罕见的才女。
她的丈夫赵明诚是宰相张挺之子。他们婚后的生活很优裕,搜集了大量的书画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著有《金石录》。
靖康二年,金占京,毁了她的美满生活。南渡不久,丈夫又病死,在颠沛流离中,珍藏的金石书画丧失。晚年过着孤寂愁苦的生活。
最后,饮恨离开人间。她的创作生活,以靖康二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作品主要表现少女、少妇的欢乐生活以及丈夫别后所产生的淡淡哀愁,多属闺中咏物之作。
南渡后因与百姓为伍,辗转于兵乱间,经历了社会的大变乱、国破家亡,许多痛苦涌上心头,写了一些反映离乱生活的痛苦以及对故国的怀念。
这一点,与南唐李煜颇为相近。你这扇上的词正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
我念她后期的词作——‘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爱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天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首词是她南渡以后写的。词里处处显现作者的人生际遇——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悠怨、晚年的沦落在词中都隐约可见。”
蒋钰莹惊讶呆了,随后问道:“你家是书香门第?”
谭小苦摇头苦笑,遂将自己的身世及来意和盘托出来,随后羞涩地说:“贫寒之人让你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