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厌读诗书(2/2)
“柱儿,你回来。”她突然想起二爷的话,喊住了狗柱。
狗柱正要推开街门,听到奶奶的话,转头问:“什么事?”
“二爷来过了,他让你明天上私塾。”
“不去。”狗柱说完,又要往外走。
“二爷说,不要你的钱呢。……穷人家的孩子当家早。二爷说得在理,你该去私塾的。”
狗柱站住脚,“二爷没说别的?先生的学费呢?”
“二爷说不用*心,要求你能好好学。”
“……知道了。”狗柱说完,打开街门,走了出去。上学堂了,终于能和玩伴们一起上学堂了,狗柱激动地心都要蹦出来。他拿出弹弓,对准树上的一只呆头呆脑的麻雀,却又把手放下:你是第一个知道我上学堂的鸟,饶过你吧。
很多人喜欢享受猛加油的推背感,殊不知这是以成倍增加油耗为代价的!而增加的这部分油耗并没有实际意义,并没有多跑,所以如果没有什么着急的事尽量匀速行驶。在加速的时候要缓慢加油,跟车的时候别总靠刹车调整车速,要尽量用收油来调整。犯这个错误的主要是指开手动挡车型的司机,自动档车型也偶尔有,那就是不
在嘈杂的声音中,间或夹有先生用戒尺敲桌子:“好好读,半部论语治天下,圣人教你们学做人的道理呢。”
狗柱学了三个月,退学了:退学的原因很简单,他把先生问倒了。先生自诩在村里学问第二,第一当然是二爷。可眼前的狗柱不顾情面对他的学术权威发起挑战:“先生,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圣人为什么要写一整部?我们全读过之后,岂不有违过犹不及的教导?”
“这个嘛……”先生捻着胡子,张口结舌,“这个,圣人的意思是,各方面的道理要懂透彻,而后人们对圣人推崇备至,所以才这样说的。”
第二个月。
“先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师是指哪三个人?”
“这个嘛……”先生又捻着胡子,先生自幼起读《论语》,整部书的背诵几臻化境,却从没想过如此多的怪问题,“三人嘛,应当是友、师、父。”先生答道。
“可我觉得,应当是君、父、师。友,不一定是君子,而君子才配做师。”狗柱童稚地回答。
先生面子上挂不住,伸手拿起戒尺,举到半空转念又想,为人师表,不便发作,将戒尺重重放回桌上,但心里不舒服。
第三个月。狗柱又有问题,但他这次多了个心眼,他事先去山上,在榆树上捉了许多毛蛰虫,吊在日头地里晒干,在青石上磨成细粉后,早上趁人不注意,撒在先生戒尺的柄上。课堂上又发问:“先生,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何谓之‘乐’?因何而‘乐’?”
实践证明,直线匀速行驶的状态下是最省油的,当然车速要在80-90公里/小时的经济时速。要实现这个目的,当然不能频繁并现了!而我们在日常开车的时候时常会看到有些人在车流中钻来钻去,美其名曰游车河,这样做不但危险而且增加油耗。道理很简单,并线的时候必定要加速,加速情况下肯定会比匀速行驶油耗高。刹车对于保证车辆安全固
狗柱挨了几下,手心剧痛奇痒,等先生住了手,他心一横,抬头对先生说:“子曰:人不知而不愠,夫子何以至此?请先生镇怒,方才经先生教诲,闻、见、学、行圣人之道乃谓‘乐’。”
说完,狗柱对先生鞠一躬,又说:“一日为师,终身为师。谢谢夫子。”收拾东西走出学堂。